蕉鹿遗音 vol. 2 - 内心的风景

蕉鹿遗音 vol. 2 - 内心的风景

2016-02-03    52'43''

主播: 蕉鹿遗音

869 31

介绍:
蕉鹿遗音是一档围绕艺术,建筑,设计,音乐等主题展开的一系列谈话节目。蕉鹿山是allen(秋生)与友人联合创立的艺术品商店,蕉鹿二字来源于蕉鹿山房收藏的一本明代古籍的名曰《蕉鹿梦》。《列子古注今译》卷三〈周穆王篇〉有相关典故,通常用蕉鹿来比喻“梦幻”。 “内心的风景”系列作品已上架: 蕉鹿山艺术商店 http://weidian.com/s/164761342?wfr=c *👆“内心的风景”系列作品由蕉鹿山监制销售,浏览请进入微店👆* 第二期节目的嘉宾摄影师罗浩。罗浩参与过许多杂志大片拍摄,也是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及艺术画廊长期合作的摄影师。这次录制恰逢他巴黎拍摄回来,我们找到了罗浩谈了一些最近发生的事。 第一部分我们谈的是巴黎蓬皮杜中心最近Anslem Kiefer的展览,艾未未在Bon Marche的展览,路易威登基金会的中国艺术家大展。讨论了,从艺术里汲取养分的概念,多看展览拓宽认知,以及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举例了著名瑞士建筑师Peter Zumthor在通过Brahms Sonata no.2 in E-flat所得到的感动,而这种感动就像一种营养一样,给他的建筑增添了明确情感上诉求。我们讨论了艾未未展览在bon marche的视觉,以及他融入商场的效果;并横向对比了闹腾腾的路易威登中国艺术家大展。 第二部分我们谈讨了中国人的游历,以及外国人游历的不同追求。从五代时期的李成《读碑窠石图》引入中国古人在游历山水时对访古精神诉求。从而把这个概念延伸到对今天的旅游方式的思考,我们认为中国人应该多游历自己的山水,也谈到了中国山水和外国风景的审美差异。在强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山水透过前人的游历和诗句给当下的人封存了巨大的宝藏,而游历,则像一把钥匙打开宝藏的锁,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养分。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一种享受,更多的是强调精神层面上的与古人同游,去感受历史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自己“内心的风景”。 最后一部分我们带入到罗浩的系列作品《内心的风景》,这系列作品是罗浩2012-2016年游历峨眉山,西藏以及新疆创作的。我们介绍了罗浩这次创作的一些细节,以及制作上的一些考究,包括对宣纸材质的运用等。罗浩通过对材质(胶片,宣纸)和冲洗流程的控制,去实现一种对“内心的风景”表达的尝试。我们举了巴赫为例子来谈控制与随机的平衡。谈到了巴赫的伟大在于他有强大的逻辑与理智,同时又有对人性的关怀。举了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为例子,马友友说巴赫的关键在于“pattern recognition”,即巴赫给了我们一个框架(逻辑架构),在这个框架里我们又能自由发挥(人性关怀)。 罗浩的作品在对其材质和技术的规定下(逻辑框架),给予了作品充分的不确定性(框架里的自由随机),给予作品极大的“确定的随机” 或 “确定的未知”。我们谈到了曝光为什么并不需要永远准确,颜色为什么可能不需要是所谓的“正常”。 最后我们推荐了几本非常棒的教科书式的名作:john berger的ways of seeing(观看知道),susan sontag的on photography (论摄影),上海博物馆前不久展出的,新疆丝路文物特展《丝路梵相》。我们推荐了马友友先生大提琴在2015年BBC Proms演奏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我们认为这是马友友先生到目前为止演奏的最有想法,最棒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希望我们的探讨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参与录制: 秋生 allen wang / 蕉鹿山艺术商店 张弢 mog zhang / 平面设计师 罗浩 / 摄影师 “内心的风景”系列作品: 蕉鹿山艺术商店 http://weidian.com/s/164761342?wfr=c *👆“内心的风景”系列作品由蕉鹿山监制销售,浏览请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