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48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021-09-18    04'14''

主播: 独孤邦龙

116 2

介绍:
你好,这里是成长空间,我是尹先贵。今天为你分享,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知道叔本华以及他的悲观主义思想的人,大都是因为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他也不过只有三十岁。然而,作品出版后,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十多年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再版,仍然反响平平,购书者寥寥无几。直到1851年,叔本华为了完成对这部作品的补充与说明,写成《附录与补遗》,一举成名。 作品第三次出版的时候,已经轰动世界,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了这本书”。但,当时,他已七十岁高龄。次年,便安静地离开人世。 据说,哲学家尼采花了十四天时间废寝忘食般读完了此书,然后,便对叔本华转粉,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教育家叔本华》作为敬礼。 他的一些观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人生价值导向。 无论你胸藏多少知识,如若不能反复思考,咀嚼消化的话,那么,它的价值,远不如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 这个观点类似于孔子他老人家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者论述了思考对于经验或认知的重要性,后者似乎更全面地表达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于读书:书不可滥读,无论何时都不要太过跟风去读被多数人所追捧的畅销书,而是要读名著,读古人的原著。去认真读读《论语》和《聊斋》。总之,读那些原汁原味的作品,才会让你受益更深。 关于孤独:人生,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在这方面,叔本华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毕生都在享受孤独,而拒绝做一个花天酒地的庸俗之辈。 他认为,人只有在与自己独处时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和谐,而真正的内心平和,只有当一个人深居简出时,才能够寻觅得到。而他,也正是在一生的孤独中,诠释着世界与个体存在的真实意义。 孤独如他,在近乎半生的等待中,才得以被人们认可自己的学术观点;悲情如他,用尽一生精力,探寻人生痛苦的根源;“幸福如同梦幻,而痛苦才是现实”,也只有如他这般,经历人间孤与苦,才能够如此豁达地看懂人生:始欢终悲,悲欢交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叫做人生。 各位亲爱的朋友,感谢你的收听。今天为你分享到这里,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