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论语学而

67 论语学而

2021-10-18    04'33''

主播: 独孤邦龙

203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成长空间,我是独孤邦龙。今天为你分享,《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学而》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 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的重要。钱穆老先生评价《论语》时说,“是孔门师弟子教训皆主为青年发”。“《论语》即一部青年宝训也。”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之高。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 【说明】从实践中看来,学习知识并坚持复习、温习,并不能真正的给学习者带来快乐,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快乐的往往就是学有所用,因而“习”字译成实践、使用更为准确,而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温习、复习。 至于“朋”的意思,绝不是今天泛泛而言的朋友,“朋”同门为朋,“友”同志为友,朋友就是后文所说的“可与适道”之人。应该是那些有着共同的远大志向的朋友,所谓神交已久的人,从远道而来才是令人喜悦的事情。 至于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宜君子乎?”讲的是在强调两者修行的基础上,自己有了德才的时候,不被他人知晓的感受。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学就是效仿,也即后觉者效仿先觉者。古人的学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还包括了向实践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技能,还包括了做人处事,方法学到了,关键是实践、会用,改造自己也改造世界。也只有能够做到这样,才会有相知同乐的感受。 这些都具有了,才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而不高兴,才有了君子的境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孔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远”不单只空间概念的远,也有时间概念的远,空间的概念好解释,而时间的概念就需要用心感受了,是指一个人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精神交流的感受。 各位亲爱的朋友,今天为你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