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

8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

2021-12-10    07'10''

主播: 独孤邦龙

230 3

介绍:
你好,这里是成长空间,我是独孤邦龙。今天为你分享,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莎士比亚在运用这个诗体时,极为得心应手,主要表现为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 而其最擅长的是最后两行诗,往往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既是全诗点睛之作,又自成一联警语格言。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当得起空前绝后的美称。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特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 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每行诗句11个音节,通常用抑扬格。 十四行诗的起源可能起源于第13世纪西西里法庭诗人当中的游吟诗人爱情诗的影响。接着传播到托斯卡纳,在那里它达到最高的表达。 一个序列的爱情诗写给"劳拉,"他理想化的爱的样子。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 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16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 到16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 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154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特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 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比彼特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概括内容,点明主题,表达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怀。 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接下来为你朗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首: 我们都渴望 来自最美丽的物种 能繁衍不息 如此,娇艳的玫瑰 也许便可 永不凋零 但既然 万物成熟过后 必会衰亡 自有它柔嫩的后嗣 承继它的基因 可你却仿佛 与自己的明眸 情定终生 只想以自身燃料 助燃你眼眸之光 在这原本丰饶之所 制造出,饥荒一片 与自己为敌 对自身甜美 冷酷无情 你,现今世界 最清丽的饰物 这华美春天 唯一的使者 却在自身花蕊中 将自己埋葬 这温柔的小气鬼 在用你吝啬 制造着 最大的浪费 可怜可怜这个世界吧 否则,你这个贪吃鬼 整个世界 都会被这坟墓和你 吞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今天为你分享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