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送给被原生家庭伤害的我们  2017-10-24

⑥ 送给被原生家庭伤害的我们 2017-10-24

2017-10-25    12'45''

主播: 萌小枫

112 1

介绍:
送给被原生家庭伤害的我们 一直以来,关于原生家庭,我们都有着各自的爱恨情仇,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剪不断理还乱的体验。 无可厚非,原生家庭教会我们很多事,包括爱,责任,信仰……同样,原生家庭没教会我们的也很多,爱的表达方式,情绪的处理方法,爱与自我宽容…… 因此,很多人时常陷入到自责中,“我是糟糕的人”“我不值得被爱”“我不够努力”“不讨人喜欢”……他们也常常因此受到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困扰。   >在咨询慢慢展开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想到一些情景。 >有来访者说,小时候有一次,父亲曾对他说,他很糟糕,不会被人喜欢; >也有另外一个来访者想起来,以前只要他考试拿不到第一,父亲就会黑着脸,而母亲会很难过…… >想到这些后,他们常常会问我,是不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以后的人生就完蛋了呢? 当然不是! 我们不应该只是站在那里“指责”着一切,然后什么都不做的任其发生,甚至于循环往复的发生着……   我们要找到那些原生家庭教会我们的“自我批评”“自我约束”,找到那些没有教会我们的“爱的表达”“情绪的表达”,与那些已经“学会的”和解,开始学习没有学会的内容……   本次我们挑选出2位在后台留言的秘密倾诉者的困惑,邀请壹心理认证咨询师李还胜进行解答,看看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第一个秘密倾诉者: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喜欢跟别人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其实内心已经很崩溃了。就算被人问“你是不是心情不好”,我也不敢跟ta说,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笑笑,说“我很好呀” 从小到大,我都是把坏情绪放在心里,从来不跟外人说,也很少告诉亲人,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不必麻烦他们。久而久之,这些情绪积压在心底,不曾释放,我就更怕它们爆发以后伤害到别人。 现在我感觉有点心累吧。虽然明白这些是不必要的情绪困扰,但自己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了它们。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经历太少,在乎的又太多,自己才会不开心吧。   以下是咨询师的回答:(排版时用咨询师的头像吧,这段文案感觉丑丑的) 根据你的表述可以发现,你对情绪的觉察和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其中你有说到,“所有的情绪都是有作用的吧”,这句话是对的。 每一个情绪的出现和表达对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不要怕坏的情绪出现,那或许才是你真实的情绪表达。 在人类种族延续的过程中,负性情绪的作用远远地大于正性情绪。 就好比人类的祖先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恐惧”的情绪,很好的提高了他们的存活率。较为“安逸”的生活中,“悲伤”的情绪会放慢我们的生活节奏,从而使我们有时间反省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只会表达“愉悦”的情绪和他们只会表达“不愉悦”的情绪一样的“可怕”,他们都会出现情绪的困扰。 比如, 一个人只会表达“愉悦”的情绪,他们对于不愉悦的情绪的觉察和处理缺少一定的经验。一旦他们有不开心的事情,就会不知所措,甚至因为这些“不愉悦”的情绪而焦头烂额。   所以,对你来说,情绪的觉察,表达以及管理都变得极其重要。 一方面,你要练习着接受自己的“不好”的情绪,试着去体会它,提升你的情绪觉察能力。 比如,当你觉得悲伤的时候,试着去体会一下你体会到悲伤的时候,身体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给你什么样的不舒服,让你有了怎么样的体会…… 比如,当你去体会悲伤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胸口好像堵住了一样,你的手臂很酸,肩膀很紧……慢慢的觉得很无力,很绝望…… 而你继续去体会时,这种无力让你联想到一些既往的回忆……你或许开始流泪…… 慢慢地,你开始不那么“悲伤”,甚至变得有一点两点的愉悦和放松…… 一个人更好的体会情绪才能更好的管理它,坏情绪的困扰才会慢慢的被调节。 另一方面,你需要慢慢学会情绪的表达,这是在你提升了情绪感知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可以在和人交往的时候去表达,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也可以把情绪变得具象化的方式表达,比如,我的愤怒就好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胸腔里燃烧着。 在表达情绪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负能量在被慢慢释放,负能量的困扰也随之褪去。重复地练习,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情绪确实也是可以被管理的。 最后,如果那些坏情绪经常出现,而你无法处理,那你可以试着找一些专业的帮助,让你更快地走出来。     第二个秘密倾诉者: 老师您好。因为我从来就不受母亲喜欢,所以一直很自卑,感觉世界上没有真心喜欢自己的人,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从高中开始至今,我都和身边的人有种隔离感,没办法和别人很亲密,总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 现在我是全职妈妈,远嫁他乡。没朋友,又因为在家待的太久了,会时常情绪低落,很难自我调节情绪。即将可以出门找工作了,但是很害怕进入社会。 我这种情况有没有自我调节的办法。 以下是咨询师的回答:  我看到你说,妈妈从小就不喜欢我。对你来说,或许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 因为不被喜欢,而很少有正面的肯定。这会让你一直处于一种“我是不值得被爱”的魔咒中。 这是一种很难立刻改变的状态,这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更正”。 最开始,当我们觉得“我是不被人喜欢的”,会把它变成一种“偶然的”事件。如果遇到了更多的事情,都反复的证明了我不被人喜欢,我们就会错把这种“便签”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甚至在言行举止中散发着“我是不被人喜欢的人”的气息,在人际关系中反复地证明别人是不喜欢我的,随之与人产生隔阂....... 慢慢的这种行为变成了生活中的“日常”状态。 为了摆脱家庭的影响,你选择了远走他乡,依然无法摆脱来自于家庭的“魔咒”,进而有些离群索居。   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重新地定位自己,做到自我接纳,接纳自己好与坏的部分。这样才能重新的看待自己,建立一个新的自我认知。 其中重要的是,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当你的“自卑感”出现的时候,不妨体会一下那种自卑感所带来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比如,你感觉内在在说:“你是不好的,你是糟糕的!”,那么试着想象我到底哪里糟糕呢,我是否也有一些地方,不那么糟糕呢? 你要试着去体会,我虽然有这样的缺点,但是我还有那样的优点! 如果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你或许完全进入到“自我认知的偏差”中,那么你需要暂停一下,告诉自己,我对自己的认知是完全偏差的。要知道,一个人是不可能只有缺点的。 当那些“我不被人喜欢”的观念再一次出现时,你要知道,只是我们的“某个缺点”是不被人喜欢的罢了。要学会把自己的缺点和自己整个人区分开。 这样,你就不会太受困于这种“我整个人都不被喜欢”的错觉中,并且能针对性地对一些缺点进行改善,让一切慢慢变好。 而当正确地自我认知慢慢建立后,情绪的问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缓解。 若你依旧受困于情绪的困扰,建议你跟第一位倾诉者一样,学习如何去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相信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你。   ---写在最后--- (对应的录音:以上便是对于这两个倾诉者的回应,最后我想说的是:) 我们每个人都保存着“原生家庭”的烙印,除了学会了爱,也学会了“恨”,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自我贬低…… 我们没有学到如何管理表达情绪,如何管理情绪…… 但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烙印”,也就是我们再一次改变的开始。 那些学会的,会慢慢得到修正,那些没学会的,也会一点点地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