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十二---李秉信

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十二---李秉信

2017-05-27    08'56''

主播: 邁悅

111 8

介绍:
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十二  南柯夢醒伏入惟精惟一 清醒就如同看到鏡中影像後的修正,那是自己唯一會好的方法,也是自己能醫療自己的心藥。    李秉信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家諭户曉,人人都會吟唱的一首情歌。這是劉半農先生1920年在倫敦時寫的一首白話詩,1926年趙元任將此詩譜曲。這首歌可以說是在30年代中國青年知識份子中,廣泛流行的一首中國藝術歌曲。 曾經有許多人,一再探討及推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究竟是誰?趙元任先生1981年回到中國時,更有人非常在乎這個詩中的她,到底指的是那一位。很有意思的是,那個能被作者懸念的對象,似乎已經超出了歌詞上的意境,而成為讀者想向趙先生問個究竟的好奇。 趙先生回答說:這是想念祖國。這樣的說法讓許多人失望,其實更多人都是把這首歌,作為情歌來領會的。而且《教我如何不想她》初次發表的原名,就是《情歌》。當然,祖國之情也絕對是情。 而且是本曲作者的創作原意。但是從許多心有同感讀者的體會中,更可以觀察到,絕大多數的普羅大眾,願意將自己的情繫,放在一個有對象的她上。而且最好是有名有姓,能讓人可以品頭論足「有相」的對象。 絕大多數的人, 寧可屈解作者的創作原意。  而將這首詩上的用詞造句,自我合理化去尤衷的表達出,自己內心思念那個有相的她。並將這種感同身受的苦,化作成將自己悽美的思念,懸掛在那個為“情”所困的痛楚上。同時生命也在被折磨中,經歷了那種思念的椎心之痛。 那種椎心的苦楚, 是可以直接碰觸心靈的最深處。 有根器的人就可以瞬間開悟了。絕大多數陷入在感情深淵的人,總是把自己的思念的痛苦,歸究於那個被思念對象,尤其是那個所謂無情的她,或是無心的她上。 但是很少人會尋根究理的自己問自己, 到底你思念的, 真的是那個外境有形的她, 還是那個在自己內心不放過自己的她。 而她到底是誰呢? 坊間的歌曲,總是一句又一句的責怪負心的人。而這樣的歌曲總是最暢銷的。我們看到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這樣悽怨的詞,那種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繫情。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的哀怨。 字裡行間,更能體會出她那種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用生命裡最深刻的感觸,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李清照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餘生的悲哀。 然而,面對現實的是,生命老是為那些有形有相的外境所困, 那樣的承受度終究是有限的。在在這樣自我折磨下去不是辦法,走投又無路的窘境下,深知再這樣的和自己過不去,是無法掙脱出困境以後。生命來自於本能一定會自己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