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宁静,便是最美时光

心若宁静,便是最美时光

2018-12-17    07'50''

主播: 叶寻诗

9784 82

介绍:
我们总在寻找,寻找一处能让我们的心安然下来的宁静之地,远离都市繁华,远离纷扰的尘世,远离人间的烟火。 总以为住在山上就能享受山的清净,住在云里,就能享受云的自由,住在树上就能享受树的清凉,殊不知真正的安宁跟你所处之地无关,而是内心保持的宁静,是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然,是梦里遇见花开的欣喜。 真正的宁静不是来自于周围,也不是周遭的环境能抚平的。真正的宁静来自于内心,心若宁静,便是最美好的时光。 所以,静到深处,便是美到深处。 人来到这个世上,并非是来寻找热闹和欢腾的,人是孤独地来,必然也会孤独地走。 我想人本来就是孤独的,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条宁静的通往永恒的道路,只不过有些人找到了,而有些人湮没在了滚滚红尘中。 找到宁静,是否意味着远离红尘,不是的,若你的心放不下,即使远离红尘,也难逃红尘往事的纠葛。 所以,寻找宁静之道,首先得学会放下。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下山。在下山之前,老和尚叮嘱小和尚忌近女色。小和尚答应了。中午的时候,老和尚和小和尚已经走到了山脚,在山脚的不远处,有一条河,河边有个焦虑踌躇的姑娘,因为河水深,过不去。 出于善心,小和尚就把姑娘背过河,然后继续和师傅赶路。走了十多里路后,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在下山之前,我就叮嘱过你不能近女色,怎么一下山就忘了。”小和尚却说:“师傅,在背姑娘过河之后我就放下了,但走了十多里路,你还是没有放下。” 这则故事就说明了不要把过去的事情带到现在的生活中。只有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进,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的美好。 通往宁静之道不仅要学会放下,还需要包容。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能容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杨绛先生曾翻译了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诗《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就是包容万物,做好自己的至高境界。 萧伯纳说过,生活中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一种是欲望得到了满足。既然得到和得不到都是悲劇,那么是否证明了没有欲望好呢? 人是被欲望驱使的动物,有欲望就会有去实现的冲动和激情,但是一旦被欲望牵制,就会失去自我。 我们的心要始终在各种欲望当中寻求一个平衡点,那就是学会满足,学会感恩,以感恩的心看待上天所赐予你的一切,无论幸福还是痛苦,欢乐还是眼泪。 既然我们在生命里,在时光里行走,就要学会感恩每一天的生活,用心拥抱每一个日出,每一个日落。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我们要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死时如同璀璨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盎然。一路走来一路盛开,一边灿烂一边平淡。 因为绚烂至极就归于平淡。 宁静,不是身处在一个宁静之地,而是心灵的安宁和寂静,生命历练的结果是以一颗风平浪静的心面对波澜壮阔的事。 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一直寻求的心灵归宿其实就是内心的安宁,安宁才是我们心灵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