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李家祠堂 光芒永照四方 作者:李全春

第2讲.李家祠堂 光芒永照四方 作者:李全春

2023-07-08    15'01''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236 4

介绍:
2.李家祠堂 光芒永照四方—作者:李全春 爷爷说:当年,马宗英为了给爷爷报仇——马宗英,年纪轻,爷爷说话他不听,连夜反出河洲城”。18岁的马宗英,一夜之间招起一万多人马,被人们称为尕(ga 三声)司令。他率部走到民勤境内时,受到守军的阻拦,他击败守军,杀入城里,发现一座祠堂的供桌下面藏着两个人,正要捉拿,抬头一看,上面写着“李家祠堂”,便吩咐手下说: “这是有功劳的人家,藏在供桌下面的也必然是他们的后人,绕道而行。” 藏在供桌下面的人是不是李家的后人,不得而知,但就因为他俩藏在李家祠堂的供桌下面,所以避免了一场灾祸,躲过了一劫(jie)。 民勤的李姓,就是李唐的后人,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嘛!而我们这个李姓就是李晋王这一枝的后人。在民勤,李家祠堂里都供着“太上老君”老子李耳、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世民、还有晋王和勤王,以及历代祖先…… 由于朝代的更迭(geng die二) ,由于社会发展的动荡不安,由于居住环境的恶劣等原因,李氏家族延续、发展到爷爷的爹——李久作这一代,也不知是多少代了,反正,已经是从最高潮落入了最低谷——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经济实力…… 由于社会发展的动荡不稳、居住环境、人的有限功能等原因,古今中外,不可避免的到处都有经济贫困的家庭;相比之下,城市少于农村,过去多于如今。 爷爷小时候的家境,我觉得,是一个旧中国普通农民经济贫困家庭的典型。我相信,在当时的中国,肯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家庭,可我只了解爷爷的家境;我对这一情境印象很深。 因从小到大,常常听爷爷回忆性地叙述他小时候的家境,这表明,小时候,直接影响他的主要是那个经济贫困的家庭;当时家庭那种饥寒交迫的情景,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早已深深地扎根…… 爷爷是跨世纪老人,出生于上个世纪的辛亥(xin hai)年七月十七日寅(yin二)时,生肖属猪,是公元1911年9月9日,这时,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登基三年整。 爷爷说,小时候,他的爹妈最初住在民勤县、外渠乡、中复太村的土山底下。——多少年来,我一直想到那个,我的祖先最初生活过的地方去寻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变为现实。 于是,我曾多次爬在中国地图上,寻找她的位置——在中国的大西北,在那个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深处,我找着了她——甘肃省的民勤县。外渠和中复太,也许地方太小了,在地图上没有标记。可我常听爷爷说,离东镇和西渠不远,我惊奇的发现,在民勤县城北,从地图上看,并不算太远的地方,不仅有东镇,还有西渠。我祖先的根,大概就在这两地之中。 这个千百年来被沙漠包围,受风沙侵袭,鲜为世人所知的地方,她的面积、形状、位置一定在逐年变化。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与狂风、黄沙为伴,为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而辛勤的耕耘。我想:“民勤”可能就是因此而得名。 确实,在这样一个多风少雨,到处是黄沙,缺少绿树,干旱缺水,交通及不便利的闭塞土地上能够生存,并世世代代繁殖延伸,当称为勤劳的人民。 是这样一个不易生存的恶劣环境,造就了这里的,一代又一代的,勤劳的人民,磨练出他们的生存本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无论终生在本土生存,还是到本土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去谋生,都以勤劳者著称。 谁都喜欢勤劳的人,因为跟勤劳的人在一起,能学会生存的本领;勤劳的人值得信任;他们以劳动为荣,把苦难当资本。 人的头脑基本相同,关键在于勤劳的程度。只要拥有勤劳吃苦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成功的感受,都能寻着幸福。 爷爷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很突出的且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爷爷的爹,大名叫李久作,小名叫李九翠,可当地的邻里乡亲们都习惯性地叫他李麻爷。当然,他的子女们都无法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叫,更不知道这名称的来历,只是猜(cai)测(ce):是不是因为爹脸上有麻子,但谁都不记得,爹脸上究竟有没有麻子。这可能将是个永恒的迷,我们无存考证,也无需考证,——让祖先给后人留下一点神秘,是一种永久的记忆。 李麻爷当年以种瓜为生,他在自己的十亩沙地上种的西瓜、甜瓜、香瓜远近闻名。在当地,只要一提起瓜,人们都会说:“李麻爷种的瓜好吃!” 可能是遗传(chuan)基因的作用,也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原因,——几十年以后,我的大爷、五爷又都给生产队种瓜多年。我想:他们种的瓜,其产(chan)量和质量可能也不亚于他们的父亲吧! 爷爷的妈,在子女们为她立的灵牌上只写着:马氏。 这表明:子女们不知道妈有没有名字,叫什么名字。那个年代,妇女很多是没有大名的,小名如果有,也只是爹妈叫;嫁了男人,生了娃,当了妈,男人不叫,邻居不叫,子女们哪里能知道。 爷爷回忆说: “我的爹是上中等身材,圆脸,花眼。我的妈是中等偏高身材,圆脸,双眼皮,大花眼。” 爷爷姐弟六人:上有一个姐姐最大;姐姐下面是老大、老二两个哥哥,老大叫天喜,老二叫跟喜;他在男娃中排行老三;下面有老四、老五两个孪生兄弟。 爷爷的小名叫三喜。 李家在当地是大户,按照李家的家谱排字:作、建、克、春、万、年、有、光,爷爷应是建字辈,故他的爹妈给他起官名叫李建发。官名只是在正式场合才使用,平时,人们还是习惯性的叫他李三喜。 爷爷回忆: 那个时候,家里已经有了大哥的童养媳。 当时有一间土房,还养着一头青草(cao)驴。 那年,一场风沙过后,又是山洪暴发,一夜之间,房屋倒塌,原来的十亩沙地,九亩被盖上了厚厚的黄沙。 无房无地,无以维持生计,全家人无可奈何地由中复太村搬到复太下庄去居住。 全家大小9口人,只剩下1亩沙地,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那一年,我们全家15斤麦子过了一个团圆年,也是全家人过的最后一个团圆年,从此,我们就再没有明天…… 前头的路是黑的……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大年正月初四,爹含泪告别了我们,拖着感冒未愈的虚弱身子,跟着逃荒的人群,尾随着人家的驼队,往大后套去谋求新的生存之路…… 那年我七岁。 我的感悟: 爹妈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艰辛的劳作,不停的奔波,当时的爷爷——幼年的李三喜,对贫困家境的内心体验,是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很难感觉和理解;但可以肯定地说,正是那个贫穷的家庭环境和爹妈在生活中的艰辛及勤奋,把他今后的生存基础奠定。 使他早早就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风波,遭遇风沙、暴雨袭击,毁坏房屋、良田仅在一夜之间。家庭虽然温馨,但为了生存,作为一家之主的爹,不得不丢下妻子、儿女,远走他乡。 当时的爷爷,虽然年幼,但可能在朦胧中,已感觉出人生会有很多无奈和意外存在。他过早(zao)的有了生活的体验,为以后的生活道路作了铺垫。无论磨难还是挫折,因无意识的心理准备在先,再大的艰辛与凶险都能经得过、挺得住。 因为,他似乎从小就知道,现实就是生活,生活中必然有酸、甜、苦、辣、咸的感觉。不管什么感觉,都是一种收获,这也就决定了他必定是一个收获者。 招募合作《苦节图》影视剧,共谋发展,造福社会 yczz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