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讲.自闹生活 没有屈服挫折 作者:李全春 播音:高丽霞

第53讲.自闹生活 没有屈服挫折 作者:李全春 播音:高丽霞

2024-03-16    11'08''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120 0

介绍:
苦节图——李三喜传奇,作者:李全春,播音:高丽霞 53.自闹生活 没有屈服挫折 回到家里以后,我决心自己刨闹生活。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想了很多。我们弟兄几个人共同闹起来的生活,现在我们一家四口人躲兵在外,你们却连一点吃的都不给带,还说什么家里也没有粮食。我明明看见凉房的粮仓里有很多粮食,房梁上还挂着半只羊。老二不仅没给我拿一颗粮食,我临走的时候,连羊肉丝丝也没让我尝一尝。 回到家后,我先去换回二斤羊肉,和女人娃娃炖着吃了。 两个娃娃高兴地说:爹、妈,我们有羊肉吃了。 我给他们说:以后我们家过几天就吃一顿肉,你们说好不好。 两个娃娃拍着小手说:好好好! 女人可能知道我的心思,也不问,只是低着头干营生。 我说:我们靠自己受苦吃饭,凭本事养活自己,想吃什么就自己挣着吃什么。 我心里想:你们有的,我也要有。家里的财产再多,我也不和你们争,不跟你们抢,有本事我要在外面自己闹生活,不能让女人和娃娃跟着我挨冻受饿;你们吃现成的,我靠自己的一双手挣着吃,也要比你们过更好的生活。 我跟女人商量着说:我们自己下苦闹生活,谁也不依靠他们,再不回家去,省的看见他们就憋气。 女人说:那我们自己过的个日子嘛!你还想靠谁?能挣下就多吃点,挣不下就少吃点嘛! 就这样,我和女人又套起了花轱辘牛车,去割苦豆子。去年割苦豆子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年再重操旧业,那就是轻车熟路,比去年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每天天不亮起身,刚到晌午就能割一车,后晌又能割一车,晒到二柔子(就是半干),拉到杨柜上去卖,一车能换一斗糜子(一斗相当于现在的12斤半)。 一个多月,卖了六十车苦豆子,换了6石糜子(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25斤)。 深秋,苦豆子下去了,我们就再刨白刺。这也是去年就熟悉的程序,一样的套路。我们共刨了10车白刺,换回了20斤素油。 入冬后,我和女人又开始打灯香籽。灯香在沙窝里随处可见,一片一片的生长,很茂盛,多得很,只是它全身都是刺,没人敢去碰它,可它的刺里面就包着籽,这籽虽小但脱皮后可以当粮食吃,这籽脱皮后,里面的仁就是沙米。 每天五更起身,走二十多里路程,到二等库碾时,东方才刚刚发出一点微明。找一块平地,先用铁叉把大墩大墩的灯香挑的堆在一起,堆成一个很大的堆;然后,我用连架打,女人用棒槌捶。 把秸秆打碎,再把秸秆轻轻的抖出去,借着微风扬掉籽粒的外皮,剩下的就是我们要得到的沙米。沙米能顶粮食,焖饭、蒸馍、熬粥、面条里调稀稠都很上口,要是有点荤腥,那吃起来,真的是有极好的味道,也很能顶饱。 我们两个人一天能打六十多斤,十几天,打了三石多沙米(就是三百六七十斤)。 就这样,起五更睡半夜,算上沙米,我们共存下粮食九石多(就是一千多斤),素油二十斤,很快转变了我们吃不饱的生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爷爷的内心所想,也是他的一贯主张。所以,他在失去亲人帮助的时候,不是消沉,而是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振奋;因为,他知道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妻子、对子女负责任,要当得起一个人,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能被一点小小的挫折、打击所击倒。 靠别人,即使是亲人也有靠不住的时候;靠自己,只要自己站起来,谁也推不倒。认为自己不顺利的时候,是因为自己不冷静,只要平心静气,就什么都能分辨清晰,就知道怎么样走才能顺利。 很多时候,靠别人,劳神费力,忘了自己,障碍重重,最终也不能成功;而靠自己,能集中全部精力,获取就比较容易,自己有深刻的体会,分秒都会珍惜,不会自设障碍,只会努力争取。 如果说,第一次卖柴火是生活所迫,那么,第二次卖柴火,本身就是一种生活;这种劳动,这种工作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自己做起来就有踏实的感觉。 没有别人援助的可能,也就不盼望别人帮助,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发挥自己的心能,做事情就容易成功。所以,去年割苦豆子,刨白刺,一天只一车,今年一天变为两车;去年只卖到乡村,一车仅能换回糜子1升,今年晒到二柔——半干,拉到杨柜集镇,一车却能换回糜子10升。 最初,我听了有点儿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年景,怎么能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但这确实是事实。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要踏实地去生活,去工作,不仅会有艰辛的付出,更会有足智多谋;艰辛加智谋,就能获取更大的财富,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享受。 灯香,记得我小时候,到了秋天,母亲带着我们这些孩子,从沙窝里背回来,堆在院子里打,打下的颗粒就是沙米;那时,家里还经常吃着东西,它颗粒很小,扁平形体,里面明显的包着一个白色的幼子,像月牙一样弯曲。 在我的记忆里,沙米非常好吃。奶奶常常在煮面条或揪面里下一些沙米,那种香味,现在说起来,都能闻到沙漠里纯白自然地清凉气息。 不过,爷爷奶奶当年以它为主食,拿它充饥,用它去吃饱,不免有些单调,加之荤腥太少,也可能大多时候是在甜吃;别说沙米好吃,就是香甜的肉食,顿顿吃也会没有了胃口。 不过,来自于自然的沙米还是很养人的,毕竟补充了祖辈的急需,增强了他们的体力,使他们在那个困难的时期能够坚持生活下去。 过去的沙米,今天早已经被大米代替,但永远也代替不了那份记忆,那份情趣,那种纯天然的清香甜美滋味。灯香、沙米,我永远的深深的怀念你…… 本次播音至此,敬请收听第54讲.民勤之行 为尽兄弟责任 我们诚招《苦节图》影视剧投资商,精诚携手、造福社会、共创美好!谢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