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讲.吃大食堂 储粮防备饥荒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第68讲.吃大食堂 储粮防备饥荒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2024-04-09    12'36''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46 0

介绍:
苦节图——李三喜传奇,作者:李全春,播音:高丽霞 68.吃大食堂 储粮防备饥荒 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下设大队、小队,开始割资本主义尾巴,收回自留地、自留树、自留畜,所谓三大自留。 这样,我又把一九五五年、五七年分回的连同自己养的共7只羊,入社时留下的一头毛驴和毛驴产下的一个骡驹子全部作价归了集体。一头毛驴30块钱,一只羊7、8块钱,共作价一百五、六十块钱。价是作了,钱数也有了,牲口也都归集体了;可就是兑现钱谁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因为当时集体也确实没钱。 当时说是自愿,但三大自留不归集体,又被批判是资本主义。 为了集中劳力,快出效益,上面提出:生活食堂化,行动军事化,组织集体化,思想革命化——所谓四化。 加入集体食堂时,我的粮食最多,有一石沙米,500斤黄米,300斤黄豆,400斤面,150斤炒面,共一千多斤呢,粮食!听说要入食堂,队里要收粮,我想:入了集体食堂,自己想吃就没那么方便了,辛辛苦苦闹了一回,得给娃娃们留下点平时吃的。 我赶紧回到家里,先藏下一口袋炒面,又把一口袋米刚抱到门口,正、副队长王顺和魏顺已经进门了,也看见了,副队长魏顺明知故问说:老汉你气喘马汉的作甚呢? 我说:想藏一口袋粮食,吃起来方便一些,你们来了,就藏不成了哇! 魏顺说:入了食堂也叫吃呀!也一样吃嘛! 我想:那能一样吗?一样两班子。 入食堂时,我除了投进一千多斤粮食外,还投进两缸腌白菜,四条口袋,菜缸、饭盆、铁勺等。正是农忙季节,我和女人在赵三家的老年食堂吃饭,儿媳在队里的中年食堂吃饭,孙女儿玲玲在魏大家的儿童食堂吃饭。 你奶奶领着玲玲,玲玲每天送不下,她不去儿童食堂吃饭;但是老年食堂又不让娃娃吃,这让我们很为难,你奶奶就先领着玲玲到儿童食堂吃饭,然后再去到老年食堂吃饭,可是,食堂的饭,去的迟了就没饭了,今天你就得饿着。 儿子在头道桥大队吃住,女子在二道桥念初中,当然也是住校。就是这样,一家人分在几个地方吃住。 集体大食堂,刚开始因为人们刚把粮食投入进去,办的还行,人们基本都能吃饱饭;到后来就越来越不行了,人们吃不上的,吃不饱的,大家都不满意,意见很大。 所以,集体大食堂只开了一年,五八年开的,五九年就解散了。 食堂解散时,每人分得细粮13斤,粗粮20斤。大多数人家没有锅做饭,因为当初说成立食堂,很多人头顶着铁锅到供销社往地上一扔,打烂卖了废铁,就想着从此要过共产主义生活了,家里再也用不着锅碗瓢盆这些东西了。 当时我们家是把做饭的铁锅留下了,因为,我想大锅饭吃不长,留下饭锅防备饥荒。 解散食堂后,新粮下来,每个大人分得粮食380斤,14岁以下娃娃每人分得粮食330斤;玲玲经常说:我有我的330呢! 到了60年,因为很多人家没有口粮,上面调拨了部分粮食,又让有粮户投粮办食堂,我投了300斤粮食,没投粮的户占70%,时间正是春季,青黄不接,每人每天供给粮食标准四、五两;后来粮食不够了,只能以瓜、菜、草代替粮食。 在集体食堂吃不饱,更是不好,这个时候,我的长孙占全刚两岁,他不去食堂吃饭,食堂的饭他也不能吃,那么小的娃娃,他的肠胃怎么能适应得了那种饭菜呢?我因为早年趴冰卧雪落下一身残病,一吃集体食堂的饭就肚子疼。 我过日子,总是平时储备粮,防止闹饥荒。我总觉得太平年景,并不太平。明年怎么样,谁也说不上,所以一定要设防,谁也难保自己吉祥,但饥荒每时每刻都会跟你正常来往。 早在入食堂前,有一次我去到供销社,看见有一坛子奶粉,我就全部买了回来,现在正好用上了,别人吃食堂,我和我的长孙占全就在家里吃奶粉。 有一段时间,集体食堂的饭分回家里吃,有一次天快黑的时候,占全的奶奶、妈妈提着小罐子,抱着罐子,从食堂打回饭了。占全站在家门口,看见她们进了大门,离得老远就说:拿过来让我尝一尝分得什么饭?好吃不?奶奶把饭罐子抱到占全跟前,挨到他嘴边,让他喝了一口,“呸!臭死了,这么难吃,不吃不吃,这你们怎么吃呀!”占全一边将喝在嘴里的菜汤唾出去,一边用袖子擦着嘴后退着说。 这一情景,多少年来,一直被家里人作为一个有趣的话题谈笑着。 当年底,食堂就又一次不得不解散,每人分得一百多斤粮食,距离夏收还有8个月的时间,春天又分给每人50斤混合粮,要一直坚持到新粮下来。这怎么能坚持的下来呢? 填不饱肚子,人们实在是饿的不行,周围的榆树刚生长出榆钱,就被饥饿难耐的人们给捋光了,榆树叶子刚生出来,也被饿疯了的人们给捋光了。后来有人开始吃榆树皮,很快榆树皮也被人们给扒光了,一颗颗榆树整个身子全部都白花花的赤裸在那里。 后来有人就开始吃玉米轴轴,把玉米轴轴碾碎了吃。 留给个体,爷爷抓住机会,发展自己;所以,即使收归集体,也会使大家受益。 爷爷深谋远虑,即使是特殊时期,也注意保存实力,给自己留有充足的余地,正向他常说的,“吃不吃留肚的,走不走留路的”,“话不能说绝,事不能做绝”,“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走的路也要走三回”。 因为有这样一个高尚的思想观念,所以,他心中始终非常敞亮。来了运动,他主动去适应,来了狂风,他不硬顶,遭遇逆境,他不会感到不幸。这就是爷爷的心境,所以,他常说,“天无绝人之路”。 因为事态常变,所以,爷爷存东西,不存钱。这也是他几十年积累的生活经验,更是生存秘诀。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知道,生活并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因为,在他的眼睛里长着太阳,他的笑容里全是坦荡。 本次播音至此,敬请收听第69讲.父子两人 真心相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