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讲.培植果园 全家幸福生活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第72讲.培植果园 全家幸福生活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2024-04-14    16'17''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25 0

介绍:
苦节图——李三喜传奇,作者:李全春,播音:高丽霞 72.培植果园 全家幸福生活 我因为长期腿疼、肚疼,从一九六五年开始,没再参加集体劳动。女人因体弱多病,从一九七四年开始,没再参加集体劳动。 我和女人起早贪黑,在房前屋后栽树、点瓜、种豆,为全家人的生活做贴补。几十年辛勤劳作,在房前培植起一个果园,在屋后也培植起一个果园。先后栽种了桃树、杏树、李子树、红枣树、苹果树、梨树、葡萄树、海棠树、沙果树、冰果树等花果树。 花果树周围靠里边栽了杨柳树,最外面栽上沙枣树当做围墙,一方面挡风沙,另一方面能挡住人和牲口侵入。在沙枣树还没有长成前,用白刺、干沙枣树枝杈等插成篱笆墙遮挡。 即使沙枣树长大以后,树与树中间也有空隙,也得用干沙枣树枝杈填充插紧,而且因有时人和牲口的偷入,经常得检查修补。 无论春夏秋冬,爷爷每天早晨早早的起来,就进了他的花果园子,他首先要沿着果园围墙查看一圈,看看昨天夜里有没有贼人或牲口撕开围墙进入的豁口,他一边查看,一边张大嘴咔咔咔,咔咔咔的强烈地咳嗽着,咳嗽的声音不仅非常大,清脆嘹亮,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而且时间还长,大到整个村子从西头到东头都能听到。 每天早晨爷爷起得很早,他剧烈的咳嗽声给村民们起着报晓的作用;睡在热被窝里的人们,每当听到爷爷的咳嗽声,翻个身,再伸个懒腰,睁开眼说:起吧!该起了,听!三爷的咳嗽声。 多少年来,每天早晨,爷爷特殊的咳嗽声,已经成了整个村子清晨的一个特殊的背景声音,它像是黎明的报晓,更像是起床的号角。 本来,爷爷的咳嗽是一种肺病,是大夫都放弃给治疗的一种严重的肺病,当年,给爷爷看病的大夫说:你这肺部都长满了水泡,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治疗,你就自己慢慢的保养去吧!而且,你的杂病太多了,得看好一样再看一样,现在连一样也没看好呢! 从那以后,爷爷就干脆不再看这个顽固的咳嗽了;只是戒烟、戒酒,每天早上奶奶给泼半缸子鸡蛋,加一筷子头酥油和一小勺白糖,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到了爷爷老年,这个咳嗽的毛病竟然好了。 我家的果园,花果树中间不仅能点瓜种豆,还能间种麦子,树稠密的地方,用锄头抛开沟沟,用手把籽种撒进沟沟里,再拖着双脚用土埋住籽种,把沟沟填平。果树间距宽的地方,一个人扶着耧(lou二声 播种用的农具),另一个人拉着耧,把籽播种进去。 所以,大集体时,每人分口粮380斤,除了100斤小麦、50斤糜子外,其余都是玉米、高粱等杂粮。而我们家不仅能一年四季、三季吃上水果,吃白面也比别人家多,花果还能卖一些零花钱。 从我不参加集体劳动开始,一直到1977年全春当大队会计,二十几年里,家里人口越来越多,劳动力越来越少,分得口粮也越来越多,挣得工分越来越少,每年欠队里的超支款越来越多;不过每年卖树、卖花果的钱顶超支款足够。 房前屋后,每年从三月份开始开杏花、桃花,一直到苹果花、梨花、海红子花,简直就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卖花果,每年最早从卖杏子开始,接着就是李子、沙果子、苹果、苹果梨、葡萄、海红子、红枣,一直能卖到冬天。 最初,很多时候是奶奶领着我,提着枳机箩筐出去,步走着转村子卖,人们都在地里或家里,卖花果需要喊,奶奶让我喊:你男娃娃,声音高,大声喊,卖杏子了。 我不敢喊,还说:这丢人败兴的怎么喊。 因为那个年代,卖东西挣钱是一件被人们歧视的不怎么光彩的事情。 奶奶就对我说:小子家,男娃娃,不能那么窝囊,不能成为窝囊货。 听奶奶这么说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不敢喊,只是低着头跟着奶奶走。 我不喊就奶奶喊:卖杏子了,黄黄的杏子,软软的,绵绵的,甜甜的…… 一喊就有人出来看,很多人想吃没钱买,就拿麦子换;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出来时提着一篮子杏子,回家的时候就得背一口袋麦子。 即使卖钱,也都是零毛钱,每天出去就得转悠一整天才能卖完,有时候还会剩下一些,赶天黑才能回到家,吃过饭后,爷爷、奶奶和我坐在炕上数钱,边数边归类整理,把钢蹦子按照1分、2分、5分垒起来,拿纸卷起来,再把1毛、两毛、5毛、1块、两块、5块的分别单独整理叠起来,遇到10块的就会很惊喜,因为很少,每当这个时候,家里其他人包括妈妈和众兄弟姊妹就会围成一圈看,分享我们一天的成果。 附近的村子转遍了,家里的营生不是很忙的时候,爷爷就领上我,骑上车子,在车子后稍架子上托上两筐子果子,出去到更远一些的地方卖,比如金唐庙、查干、黄杨、小招、谢成峰、头道桥车站等地。 有一次,爷爷领着我,骑着车子,驮着刚成熟的杏子,到谢成锋一带去卖,正是大中午,人们都在家里做饭,只有生产队的场面上,有一些男人在懒洋洋的打麦子,我们来到第一个生产队的场面前,爷爷叫卖:杏子,卖杏子了,刚熟的杏子,今天早上刚摘下的杏子,绵甜绵甜的。 叫卖了很长时间,没有一个人理会我们,他们只是低头干活,好像没听见似的。 我们又来到第二个生产队的场面前,这次我们壮着胆子,走到场面门口叫卖,爷爷叫卖:杏子,卖杏子了,刚熟的杏子,今天早上刚摘下的杏子,绵甜绵甜的。 打场的人中,有一个人搭话了:怎么卖?多少钱一斤? 爷爷回答:5毛钱一斤。 场面里面的几个人在互相嘀咕,说的什么,听不清。 爷爷又说:换麦子也行。 其中一个长脸,颧骨很高,满脸麻子的中年人,大声质问似的说:谁让你卖杏子的?你是哪来的杏子? 爷爷笑着说:我是自己家的花果树上接的杏子,我是自产自销的。 其中又有一人说:这是我们的队长。 爷爷赶紧说:那就队长做主,大中午的,给社员们买点杏子吧!晾红晌午,够辛苦的,拿麦子换也行。 队长一下子翻脸了,并威胁地说:你这是投机倒把,我要把你送到公社受处罚。 爷爷说:我这真的是自产自销,不是投机倒把。 队长不由分说,也不让辩解,推了一辆自行车,说:走!跟我走,到公社去。 他前面骑着车子走,我跟爷爷骑着车子跟在他后面走,晾红晌午,我们走了很长时间,终于到公社了,他对我们说:在这里等着,不许跑啊! 他进去公社的办公室找人,不知道是没人,还是没人给办理这件事情,反正他进去了很长时间才出来,他后面跟出一个中年男子,可能是公社干部,他远远地看了看我们,对他说:好了,你先回吧! 那个队长也看了看我们,骑着车子回去了。 见那个队长离开很远了,那个公社干部给我们挥了挥手说:你们也走吧! 爷爷赶紧笑着说:那我给您拿些杏子吃吧! 那个干部说:不用,你们赶紧走吧!大中午的…… 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进了办公室。 我跟爷爷就骑上车子,沿着大路走,走到一个大桥上,桥旁边有几个大树,爷爷说:在这儿坐一坐吧!吃点东西再走。 我跟爷爷坐在大树下乘凉,爷爷拿出带的馒头吃了几口,我吃馒头和熟透了的杏子,因为那些杏子一路颠簸的都烂了,我吃了很多,吃饱了。我们起来继续往金堂庙走,走到半路,我的肚子就不舒服了,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吐了。那天回到家已经很晚了。 有时候,杏子、李子、桃子也可以往供销社送一些,但是供销社要的不多,主要是不能及时卖出去,又不好存放。 苹果梨供销社就能收购一些。那次,我去找公社供销社的任福文主任,我跟他说:任主任,我有一些苹果梨,咱们供销社要上一些吧! 任福文都没考虑,就直接说:行!你拉过来吧!先少拉上一部分,卖完了再拉。 我回来就赶紧往下摘果子,第二天一大早就把苹果梨拉到供销社了,他们才刚上班,在大门口正好遇上供销社的张书记,我问:张书记上班了。 张书记问:你这是干甚呢? 我说:你们供销社不是要些苹果梨嘛!我昨天后晌刚摘下的,这不一大早就送过来了。 结果,张书记说:这种东西水太大,不好吃,不好卖也不好放,我们不要这些东西。 正说着,任福文也到了大门口,我问:任主任上班了,这不是拉来了。 任福文就跟张书记说:昨天已经说好了,收下吧!也不贵,8毛钱1斤,好卖的。 于是,我把苹果梨拉到库房门口卸车,再看,张书记首先拿了一个最大的苹果梨,开始吃上了,还边吃边说:嗯!好吃,就是好吃!他一口气吃了两个。 前面站柜台的一个女人,打开后门,高声的喊:给我拿两个,我也尝一尝。 我说:你过来拿来,我在过称,走不开。 她说:柜台前面没人,我也走不开。 我说:那就等过完称,我给你送去。 她说:过完称就成了供销社的了,张书记就不让我们吃了。 我笑着拿了两个最大的苹果梨,给她送了过去,她双手接住,一头钻进门里面去了。 后来,苹果梨多了,就需要成批销售。我当大队会计时,给八队送过一车,队里给社员们分的吃了。再后来,我到了乌达国营农场,当办公室主任时,回去拉过一汽车,汽车没装满,又到大树弯买了一些,拉回来,连夜分到各分场一部分,剩下的,第二天一早,在上班前,全部分完了。 本次播音至此,敬请收听第73讲.房前屋后 遍地黄金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