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讲.为人为己 几代人能受益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第78讲.为人为己 几代人能受益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2024-04-14    17'06''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25 0

介绍:
苦节图——李三喜传奇,作者:李全春,播音:高丽霞 78.为人为己 几代人能受益 奶奶说:我生下刚三天头上,妈就叫血迷死了,爹就把我送给了舅母。舅母生下一个小子没有存活,就用她的奶水喂养我。 我的亲爹姓韩,我上头有两个姐姐,大姐韩大女,嫁给一个姓吴的梁外男人,住在临河赶召庙;二姐韩二女,男人叫李生龙,住在王爷地。 妈死了以后,爹又娶过两个女人,生了一个女子叫韩雪兰,男人叫张江生,住在民勤,过继一个儿子,住在临河担旦木头。 舅舅姓魏,大名叫魏苕文,舅母姓陆。在魏家我排行为大。舅母在抱回我后,又生了一个女子,两个小子。女子叫拴兄子,属猪,大名叫魏秀芬,男人姓范,住在民勤。两个小子,老大魏召娥,属龙,老二魏兵,属牛,我属猴。 舅母,也就是我的妈,在魏兵5岁那年没在了南渠。 爹妈领着魏召娥和媳妇、魏兵,刚从民勤来时,除了身上穿的烂山羊皮袄外什么也没有,你爷爷就让他们一家五口人吃住在我们家里。 后来,你爷爷给魏召娥找了个木匠师傅让他学木匠手艺。魏召娥媳妇刚来,住不惯,不安心,整天的想跑,我就每天陪着她说话。 爷爷说:后来,魏召娥他们把家安在南渠,日子不好过,除了耍木匠手艺外,我让他养毛驴下骡驹子卖钱。 头一年下了一个毛驴驹子。 第二年,好不容易配住一个骡驹子,还难产,结果连大驴带骡驹子都死了。魏召娥心疼的要命,跑来跟我说,我一看,他嘴也烂了,眼睛熬得胶锅子似的,还要死要活的。 我对他说:五八尺的大男人,要经得住事情,死了个毛驴就能要了你的命?不怕,我保证你明年再下一个骡驹子。我把我养的下骡子的大毛驴叫他拉回去,把他养的小毛驴给我换回来。 第二年,我换给他的大毛驴真的给他下了一个骡驹子。他这才不寻死觅活的了,但他家的生活还是困难的不行。 后头花果园子里,山药窖跟前长着一颗几十年的老榆树,树身粗,枝杈多。我把这个老榆树送给了魏召娥。魏召娥把这棵老榆树连根挖出来,用一辆大胶车满满的拉了一车。 魏召娥拉回去这棵老榆树后,他把榆树粗的树身部分做成小车辕、车底板,细的枝杈部分做成套牲口用的夹骨子,卖给了生产队。 魏召娥的二女子毛花子嫁到银更,在跟男人们一起打井时,被突然倒下的打井架砸死了。 突然失去女儿,魏召娥快被逼疯了,整天又哭又说的,说他的女子死的太冤枉,要跟女子所在的单位讨个公道。 我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找李生龙,因为李生龙的儿子在后山当干部,请他帮忙,他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了。后来通过这些关系,单位给了一些补偿,总算平息了一些他的心情。 魏召娥的大女子毛毛,找了几个对象都不成,年龄也一年比一年大了,魏召娥两口子很着急。我觉得西宁子不错,人老实,又在吉兰太盐湖上工作,家里也知根达底,就给毛毛介绍成对象,至今过得很好。 魏召娥在南渠住的年代多了,跟队里发生了一些矛盾,后来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魏召娥在队里实在住不下去了,娃娃们也都大了,一个一个都不安心。 听说兵团六团要人,魏召娥来找我,想离开南渠,迁移到六团居住。我叫他去登口找韩立新帮忙。韩立新是韩强聂的孙子,他爹叫韩再生,我与他们韩家已经有三代的交情。 韩立新是解放前的旧职人员,在登口钢铁厂当科长。六团原来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后来撤销兵团归属登口县农管局管理,改名叫巴音毛道农场,只是人们还习惯性地叫它六团。韩立新在登口县工作多年,认识的人多。 魏召娥去找韩立新,韩立新听说是我让去找他帮忙的,很热情的接待了他,并说:是三爷托付的事情,我一定尽力办。 当时就把魏召娥领到公安派出所长那里。他和所长很熟,他对所长说:这是我的舅舅,你想办法把他家的户口迁到六团。 没过多长时间,魏召娥一家九口人的户口就全部迁到了六团。 从此娃娃们也都安心了,并都在当地成了家。 魏兵当兵回来,在大队当民兵连长。老石旦煤矿在南渠招工,魏兵想去当工人,可是指标有限,他担心轮不上,来找我。我让他去找和李克智一起工作过的旗财政局的张斌,张斌又找人说情。后来,魏兵到老石旦煤矿当了工人,全家都搬迁到了矿上。 人托人能滚动天地。我交往的人不多,交一个顶一个,凭的就是实心。年纪大了,不在社会上跑了,交往的人也少了,可过去的交情还很深。 我这个人轻易不求人,尤其是自己的事情,为了帮助别人,非得求人不行,只要求就要管用。 比如韩立新,人家一直在城市里当干部,我是一个庄户人,对他能起什么作用。我给他家拉骆驼那阵子他还很小。就这么一来二往,交情就深了。 我托韩立新共办过三件事,魏召娥去六团是一件。 另一件是李凤莲扁桃体发炎,要做手术,我去跟韩立新说,韩立新满口答应:三爷,让李凤莲住在我家,还是家里方便,医院的人我也认识,我给好好找两个手术大夫,再找个老中医好好调理调理。 李凤莲手术前后在韩立新家住了五十多天,每天韩立新早早起来把火炉子生着,把中药给熬上,边抽烟喝茶、边守着中药罐子,就怕给熬糊了,一直等到两遍都熬出来,倒在碗里凉着,并告诉李凤莲吃药,才上班走。 还有一件是我买寿木去找韩立新。 我一生就养了一儿一女,我要尽力培养他们,让他们更好。趁着我还能动,尽量为他们打基础,为我个人做准备,活得只为他们造福,不给他们增添负累,死了也不能给儿女带来负担。我因为年轻时受苦重,落下一身残病,个人早早的把寿木买下,省的让儿子准备。 我这个想法跟韩立新一说,韩立新不光满口答应,还说:三爷,咱们要买就买好的。 我说:行!咱们要买就买好的。 韩立新从木材厂给买了六厘厚的头等红松,两个人的寿木。 有一年缺碳,王忠荣和李生春赶着胶车到登口找韩立新买碳,韩立新叫李生春的妈姑妈。 韩立新对他们说:你们买不上碳,三爷家可能也买不上,我给你们把碳开出来,你们把三爷家的碳也给拉上,钱我出。 王忠荣和李生春说:人家也没说让我们给拉碳。 韩立新说:一个队里,你们没有碳,他们也一样。 王忠荣和李生春听了韩立新的话,三家拉了一胶车碳回来。 其实,那年我们已经拉了碳,冬天也够烧,但这件事让我忘不了。拉回来的碳我们也没要,分给了没拉下碳的人家。 爷爷帮人那种热情,那种实心,只要认为求助者处于真诚,他割自己的肉都舍得。 他帮人不求回报,只为对方好;为人不怕吃亏,只是出于一种善意。 记得奶奶和妈妈常说的一件事,六零年吃大食堂,奶奶和妈妈刚从大食堂打回饭,每人还没吃一碗,坐在炕上的爷爷,从窗户玻璃上往外看见、两个妇女领着两个娃娃,在已经挖完糖菜的地里、用手刨着找糖菜根儿吃。 爷爷就让奶奶去把他们叫回家来,舀给他们每人一碗饭吃,看他们吃完一碗还想吃,就把全家人的饭都让他们吃了。 吃完后,他们千恩万谢地说:您真是个好人,我们走到哪里都记着您。 爷爷说:记不记得不要紧,我给你们吃一顿,帮不了你们一生,还是趁天还早赶路吧! 看到奶奶、妈妈他们没吃饱,爷爷就对他们说:我们这顿没吃饱还有下顿,他们这顿吃饱了,不知道哪天才能吃上下一顿。 好人自有好报,爷爷的为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你做事没有私心,处于真情,帮人不图回报,交往不怕吃亏,不要计较,一时一事,你记着别人的好处,别人自然也会记住你的好处。回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当面道谢,有赠送礼物,有请吃喝,有经常想念着你,在关键时为你办事,有把你的好处记在心里,在背后说你的好话,有被你的所作所为所感动,模仿你的言行帮助他人。 为人是一种境界,做了好事越是当时看不到回报的,说明效应更深远。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炼;该做的、想做的自己尽心尽力去做了,就得到了最大的享乐,这种享乐是人生最优美的体验,最良好的感觉。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被别人记着。 2002年秋,已经八十岁高龄的韩立新病重,电话约见我的父亲。我父亲去了,他强撑着病重的身子,忍着肺气肿导致的呼吸困难,对我父亲说:我听说三爷没了,三爷是个好人。我可能也快不行了,见不着三爷了,想见见你。 韩立新约见我父亲不久,就去世了。临终前告诉妻子和儿子:我要是死了,一定要通知李克智。妻子和儿子照他的话通知了我的父亲,我父亲去参加了韩立新的发丧仪式。 本次播音至此,敬请收听第79讲.话说天下 亲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