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讲.子孙后代 个个给予关怀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第87讲.子孙后代 个个给予关怀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2024-04-18    15'35''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225 3

介绍:
苦节图——李三喜传奇,作者:李全春,播音:高丽霞 87.子孙后代 个个给予关怀 二弟世春初中毕业后,我跟爷爷说:让二弟到乌海复习再考,爷爷很支持。考试不成,爷爷就鼓励世春说:咱们家地多、地好,牲口、农具齐全,什么都方便,我扶持你把这个摊子撑起来。 我离开家的时候,把我在大队当会计时带着的手表留给了二弟,到乌海后第一次做衣服,我做了一件中山服,一模一样的给二弟也做了一件,用姑夫的话说:老大高中毕业后,在家里呆了五年,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现在把照顾家的重任移交给了老二。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爷爷主张并在队里最早购买了机动四轮车,以及配套的农机具让他使用。 世春结婚后,本来家里为他准备了新房,但爷爷还是把他经营了几十年的一块上等自留地腾出来,给二孙子在上面盖了一栋新房,让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一处院落。 后来,二弟执意要离开农村到城市,这对整个家庭虽然损失很大,致使给他在自留地上新盖的房子和土地,以及农机具,包括四轮车,大多都闲置在那里了;但爷爷并没有强行阻止,而且还给予支持,只不过是有些可惜,说他们是端上金碗要饭吃。 三弟永春从小就跟爷爷、奶奶睡,跟爷爷、奶奶的关系特别密切。爷爷为了搂他睡,肩膀被风吹,有一段时间,胳膊疼的抬不起来,自己骑上车子往返陕坝,让中医扎针两、三个月才好转。 稍大一些,妈妈说:三后生,我的人人给妈妈去拿个东西。 三弟却说:谁是你的人人,我是爷爷奶奶的人人。他都搞不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 那次,我们领着爷爷奶奶去北京,整个过程省吃俭用,住在地下室,吃小摊饭菜,很多时候是只吃几口路边卖的面包,挤公交车,谁都没舍得买一点东西,可爷爷却把节省下来的一点钱给三孙子买了一件大衣的毛呢子料。 看着三孙子把毛呢子料披在身上比划着,爱不释手的样子,爷爷坐在一旁呵呵呵的直笑。可当时才两岁半的彧舜儿,不知为什么就用小胖手手一个劲儿的撕下呢料包装纸,把包装纸死撕了一地…… 要知道,那可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啊!穿呢子大衣真是显示一种尊贵,可绝大部分人是享受不起的,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人,可三弟当年才23岁,而且正在上大学。 小妹金梅初中毕业上高中来到我们家,高中毕业上大学,我当时工作比较忙没空回家,就让她自己回家跟大人商议。爷爷听说金梅要去呼市上大学,笑着说:只要你能上大学,我们就一定供你上。 爷爷当天晚上出去和村里一个爱做买卖的人说好,第二天一早就把家里的几只大绵羊赶出去卖了,凑够学费,让金梅愉快地带着去上学。 事后我们才想到,当时家里一定是没钱,如果有钱,爷爷绝对不会把产羔的大绵羊卖掉。从小到大,爷爷从来没有让我们有过贫穷的感觉,因为没有让我们为难过,遇到再大的事,爷爷总是有办法的。他会带领着我们拼搏,但不会把困难摆在我们面前。 后来,金梅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爷爷、奶奶以及家里其他人还经常和她开玩笑说:你上大学赶走了家里的一群羊。 当时的困惑,爷爷一人将它化解,如今众人享受的是一种幽默,一种愉悦。 五弟也是爷爷比较看重的一个孙子。因为他是爷爷最小的一个孙子,爷爷就对他特别的关心。五弟是高中毕业后来到我家的,给他落了城市户口,安排好工作后,我们就去了珠海。 我们从珠海回来后,回了一趟老家,爷爷见了我们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再帮一帮小五。当时爷爷跟美贤说:美贤,你们回来了,你们再帮帮小五子吧!他还小。 爷爷对小五说:我一年比一年老了,你早点找个媳妇,领回来让我见一见,我就放心了。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小五找上对象时,爷爷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和美贤找成对象,领了结婚证,我们商量决定:我们是老大,事事要起带头作用,不让家里给买房、买家具、买衣服,更不让家里给大操大办,不让老人们在这种事情上有负担,越简单越好。但这一想法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当然也是好意,长子长孙,第一个媳妇,想大办一番。 姑夫是我家最大的干部,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都不能理解这一做法,唯独爷爷,听清了我的想法后,积极支持,并按我的想法操办。 在日常生活中,爷爷是离不开奶奶的。奶奶做的饭,爷爷最可口,爷爷每顿吃饭,都是奶奶给盛好双手递上,然后在旁边守着,爷爷吃完一碗,奶奶再给盛一碗。饭吃完了,奶奶再到半碗开水双手递给爷爷。 晚上睡觉,奶奶提前把爷爷的被褥铺好,早晨起来,不仅爷爷的被褥要奶奶叠,洗脸水要奶奶倒,更主要的是每天一缸子酥油鸡蛋要经过奶奶的手泼。 尽管爷爷一刻也离不开奶奶,姑姑每生一个孩子,不管是春夏秋冬,爷爷都积极支持奶奶去伺候。 姑姑结婚时,姑夫家一穷二白,只有他一个人。爷爷把木匠请到家里,给做了大到板箱、橱柜,小到小板凳、小擀面杖全套家具,装了满满的一小毛驴车,并让我帮着姑夫赶着小毛驴车,走了两天一夜,送到一百多里以外的兵团七团——姑姑的家。 姑姑生了三个孩子,奶奶不仅每个都伺候几个月,而且一断奶,都领回家抚养,直到能上幼儿园或能上学才接走。所以,姑姑家的三个孩子和我们一样也叫爷爷奶奶,而且,在爷爷奶奶面前比我们兄妹在爷爷奶奶面前还得理。 小妹金梅和姑姑家大女儿荣梅同岁,荣梅在我家住的时间最长。记得有一次,荣梅一觉醒来,一睁眼看见金梅正坐在奶奶怀里,跳下炕就给了金梅两个耳光,并说:谁让你坐在我奶奶怀里,是我的奶奶,又不是你的奶奶。 在爷爷那里,儿子和女儿都是一样的,甚至更看重女儿。姑姑刚结婚那些年,生活比较困难,爷爷每年都要从家里给他们拿白面、猪肉,作为他们的生活补贴。 后来,他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很多城里人把能吃到纯自然的绿色食品——河套的白面、猪肉作为一种享受,爷爷还照样每年从家里给他们拿白面、猪肉。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种物质补助,而是一种情感精神享受。 每个季节的花果成熟后,爷爷奶奶总是想法设法,让他们吃到最新鲜的,如果哪个品种没有及时吃到新鲜的,留也要留到最后实在不能再留的时候。 后来,爷爷还把花果园子的近三分之一划分给了姑姑家,让他们吃拿自由,平常由家里负责管理。 这些习惯,爷爷奶奶走了以后,父母亲还照样延续着。 姐姐念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有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总在放学路上欺负她、打她;她几乎都不敢上学了。 爷爷知道后,一方面鼓励姐姐继续去上学,同时,他等在放学路上,为了不让放学的学生发现,他蹲在老谢渠壕里,当他们又一次拦住要打姐姐时,爷爷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并把他们几个带到学校,交给学校校长;学校校长在全校学生面前严厉的批评了这几个学生。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对姐姐的打骂等欺负言行。 姐姐结婚以后,有一段时间,夫妻关系不和,爷爷陪着孙女婿,跟他白天说,黑夜再说大半夜;说古论今,比远比近,一直说的孙女婿眉宇舒展了,脸上有了笑容,爷爷才放心。 姐姐要找对象,爷爷对姑父说:你们在社会上交往的人多,我把玲玲的婚事交给你,你给好好找一个对象,让她好好的成个家,我就放心了。 姐姐的两个孩子,丽萍、俊萍的童年时期是和太爷、太太一起度过的。几十年后,丽萍带着自己的孩子回来看望太爷、太太,还跟太爷开玩笑说:太爷,看,这是我给你买的精点心,我小时候那会儿,你吃馍馍还背对着我,怕我看见。说的全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世春有了孩子,虽然分房另住,但两个孩子长期和太爷喝鸡蛋、吃小灶。 彧舜虽然不经常回去,每年也就是跟我们一起回去一两次,每次住三、五天;但只要回去,太爷总要给喝他的酥油鸡蛋,总要把他的长重孙子放在上岗子上吃饭,太爷陪在旁边。 太爷说:舜舜生的方脸、大耳,天庭饱满,地颏方圆,是帝王之象,是帝王之才,是当皇帝的人才。 舜舜也和太爷、太太很熟、很亲。因为太爷、太太对他付出真心、真情,看见他从内心深处高兴。人真能心灵相通。 生彧舜的时候,提前十几天,爷爷就催促奶奶来伺候美贤;奶奶来守着美贤生下孩子,伺候到四十多天。 后来,奶奶又来看重孙子,正好遇上我们搬家,我和美贤一趟一趟的搬东西,太太领着重孙子,每人手里拿点小物件,跟在我们后面,一趟一趟的跑,祖孙俩还边走边说话。 本次播音至此,敬请收听第88讲.支持学习 儿孙做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