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讲.爷爷寿辰 四代人好心情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第92讲.爷爷寿辰 四代人好心情 作者:李全春 播音:丽霞

2024-04-19    12'48''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225 2

介绍:
苦节图——李三喜传奇,作者:李全春,播音:高丽霞 92.爷爷寿辰 四代人好心情 从爷爷80岁开始,我们为他老人家过寿。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过后,在外面工作的人,十六这天起身,在家的人十六这天开始为给爷爷过寿忙碌,十七日全家二十多口,四世同堂,为爷爷、奶奶祝寿。 第一年给爷爷奶奶过寿很隆重,也很讲究。父亲专门请来了懂得拜寿礼节的行家里手王中和,由他来精心策划安排,并亲自主持了拜寿的整个过程。 爷爷的侄儿侄女,以及他们的子女也都前来拜寿,还送上寿礼。那次为爷爷祝寿的有五六十人,光磕头拜寿的过程就进行了两、三个小时。全部拜寿的过程,爷爷奶奶始终坐在摆放寿礼、蜡烛的方桌两旁的椅子上。 主持人说,拜寿的人多,而且是一对一对的磕头,时间长,爷爷、奶奶可以坐在炕上;但爷爷、奶奶坚持要坐在椅子上,并且始终保持笑容满面。要知道爷爷、奶奶平时是很少垂直腿坐椅子的,一年四季,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是在炕上盘腿坐着的。 从这次过寿开始,无论是大过,还是小过,每次接受拜寿礼时,爷爷奶奶都是整整齐齐的穿好寿衣,下地垂直双腿,端坐在摆放寿礼和蜡烛的方桌两旁的椅子上,笑容满面,每接受一对叩拜者,无论是儿、是女、是媳、是婿、是孙,还是孙媳、孙婿,包括重孙,两位慈祥的老人家都会笑着点头示意。 那次给爷爷过寿,四个屋子,摆放了六张桌子,炕上、地下坐满了人,五、六十人都坐了席,丰盛的饭菜,不仅有猪、羊、鸡肉,还有鱼肉,是西海子现打的鲜活的鱼。 从那次以后,每年为爷爷、奶奶祝寿,无论大过还是小过,人多还是人少,每次都坐席,每次都有鱼。 那次坐完席,孙辈、重孙辈们都兴奋的没午睡,十几人一起前呼后拥着,到西海子去看海水。 去西海子要翻过很多个沙窝,这些沙窝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翻越的,再熟悉不过了。故地重游,亲热无比。那天正好刚下过小雨,在雨后的沙窝里,你追我,我赶你,跑到高高的沙丘顶上,互相往下推…… 唯有我,我也不去推弟妹,弟妹们也不敢来把我推下沙窝去;因为他们平时就不敢和我开玩笑。可这次去就不一样了,不知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量,他们几个人一起出手,把我从最高的沙丘顶上推下,滚的我昏天黑地,不知滚了多少个360度,一直滚到沙窝的最底部…… 我躺在那里,躺了很久……全身是那么放松,大脑是那么平静,四肢张开平平地躺着,起不来,也不想起来,真的好舒服啊! 他们都没管这一切,只顾玩了,有几个人前面跑了。他们跑到海子边上…… 我们后面赶上去。这里是西海子的北端,这里再往北是一望无际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南面就是深不见底的蔚蓝的海水,再往前是海子里大片大片的芦苇,芦苇的周围游荡着许多知名和不知名水鸟。 海子岸边浅水处拴着一条打渔的小木划子(小船),微风吹过,木划子在水中来回飘荡。有几个人高兴的挽起裤腿走进浅水中。我和小五走到沙滩的北面,准备小便;我俩正在小便期间,突然,妻子美贤焦急地大喊:快,快看,他们上了划子! 我回头看时,他们几个人已经跳上停在那里的小打渔木划子。我赶快边提裤子边往过跑,赶我跑到水边,小木划子已经被他们解开拴着的绳索,摇摇晃晃的离开海岸六、七米远,正往深水中央飘去,木划子上大、小挤了六、七个人,划子上没有划船的浆,海子的北面是水最深的地方,划子慢慢地往深水处飘,划子上的人一紧张,刹那间,水中、岸上喊成一片,乱作一团…… 我大喊一声:划子上的人都坐下别动,岸上的人别乱喊,别瞎指挥,划子上的人,用手拨动水,慢慢往岸边靠过来。 这时,永春下水,游着靠近木划子,伸出一根树枝,划子上世春抓住树枝,木划子才向岸边飘过来。一场惊险平息了,好在有惊无险。划子上的人跳下来,大家你追我,我赶你,相互嬉戏着,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又向海边的沙滩跑去…… 回来的路上,有人跑到玉米地里,掰了很多玉米棒子,揣在怀里;结果怀揣玉米棒子的人走在最后面。 他们在后面喊:谁不拿玉米,回家不给谁吃。 前面的人说:我们不吃,都是你们的。 晚上,煮了一大锅玉米棒子,一家人抢着吃;当然,拿了玉米棒子的人少不了要多说几句:你们不是不吃吗? 我们是在给你们帮忙,要不你们吃不了,明天早上我们吃肉烩菜,你们还得啃玉米棒子。 大家这样相互说笑着,一锅玉米棒子,一会儿就所剩无几。 每当这种时候,爷爷坐上炕头,笑呵呵地看着,有时很得体的插上两句话。奶奶斜着身子坐在炕沿边上,有时也入伙和孙子们抢着吃。 现在想起来,特别怀念这种气氛,但永远不可能再有了。所以,我们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一定要抓住当时的机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注重点滴的积累,不要让一分一秒空白耗费,使亲身经历的都属于自己,不要让自己每当想起过去,总感觉可惜,该尽力的当时一定要尽力,该努力的当时一定要努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让自己的一生白干,既要甘心平凡,又要做到在平凡中不平凡。 爷爷89岁那年,我去和姑父说:爷爷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我想,今年咱们在城市里给爷爷过个寿,让他老人家换个环境,感受一下城市过寿的气氛。你们主办或我们主办都行。 姑夫斜视着地面,听完我说的意思后,面无表情地说:我考虑一下。 姑夫再也没和我说什么。爷爷寿辰临近时,他们就通知众人,准备在他们家为爷爷、奶奶过寿。 这是有一年父亲提出的,他说:奶奶就不再单独过寿了,在爷爷过寿这一天,跟爷爷一起过。 姑夫大女儿的公公刘叔也来为爷爷祝寿,并给了爷爷二百块钱。 吃饭的时候,他对爷爷说:叔叔,你90岁高龄了,好精神。 父亲说:我爹现在每天也不闲着,天暖和的时候,还到果园里干营生。还常跟我说,我老了,帮不了你们甚忙了。刘叔说:这说明叔叔心还不老。 父亲从家里来给爷爷、奶奶过寿,三弟永春从珠海赶回来为爷爷、奶奶祝寿,在乌海的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重孙子都前来给爷爷奶奶拜寿。 爷爷奶奶没穿寿衣,也减去了许多程序。 在家为爷爷过寿,每次父亲都请杨金金来做饭。这次是孙子们自己动手做饭,大家吃。 饭后,人们刚有一点空闲,姑夫就向侄儿侄女们说:谁也别走洗锅洗碗,收拾完了再回。有几个人慢慢地蹲下来开始洗碗筷。 其实,不说这话,也会有人主动收拾的,这样说了,反而让人不得不干,干了又不自在。 在家里,每次过寿,吃饭的人比这多多了,干营生的事,父亲从来不说。吃饭前,能动手的都参与做事,饭后,总会有人主动去洗锅、洗碗筷。 如果有着急走的,父亲总是说:放着吧!放着我们慢慢收拾,这又不急,你们休息好,好走路。 播音至此,欢迎收听 第93讲.有个秘密 永远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