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孤单》

《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孤单》

2018-10-14    14'01''

主播: IM子茗

466 2

介绍:
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孤单 当我们成年后,友情好像也会越来越淡了。有一天,你猛然意识到,那些和朋友一打电话就是几小时、有说不完的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通讯录翻过了好几页,全都是工作来电。好不容易从忙碌的工作中安静下来一会儿,却发现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曾经的好朋友,现在都去哪儿了呢? 生活中我们添加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浏览朋友圈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给好友点赞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然而,我们却感觉越长大越孤单。 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不同于亲情那种别无选择的联结,朋友是我们自愿选择的;它也不同于其他自愿选择的关系,友情相对而言是缺乏承诺和约束力的。 友情带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快乐,朋友关系能够满足人们某些心理诉求。 长大后,我们会感觉到曾经如胶似漆的朋友们,不再需要自己了。 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孤单”的提问,吸引了三千多人次的留言关注,阅读超过31万次。这个问题,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 我们不断更迭的朋友圈 但是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孤独,曾经那个“我有很多朋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调查发现,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没有“挚友”,75%的人好友数量不足10个,两个指头都能数过来。92%的人和挚友相识于上学期间,63%的人有1-3个挚友,13%的人挚友数量为0。学生时代,我们呼朋唤友。而如今,只能默默在朋友圈内“默默窥探”。一天结束后,躺在床上刷着朋友圈,开始给圈内好友“例行点赞”。却基本不会去找人聊天。 曾经的挚友,慢慢变成了好朋友,普通朋友,熟人,逐渐退化,成为了通讯录中的小小符号。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时候有过。青葱岁月是最让人怀念的。现实中,几年前你觉得这人就是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了,掏心掏肺两肋插刀恨不能变成一个人,转眼间到了今天,竟然和陌生人没什么区别。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些事实,长大后的感情,是做减法的过程。第一波散在大学。去了不同的城市,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让我们的联系变少,自然从朋友变为熟人。第二波散在工作。入了不同的行业,能聊的话题太少了。除了将过去反复诉说,勉强维持着点赞之交,似乎也无话可说。你的这一切我都是从朋友圈知道的。眼前这一切,归结起来,是因为:懒、三观不同、没有时间、精力维持一段感情、成年人更看重利益、不想为了合群讨好别人。 我们对朋友的需求层次分为几类:陪伴、帮助、亲密、可靠、自我肯定。大家对于朋友,最看重的是“能否在对方面前做真实的自己”。人变得成熟、自觉以后,逐渐会意识到自己是谁,余生想获得什么,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哪些朋友值得全力关注,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这种筛选过程,心理学上叫做“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大家的境遇不同了,人生经历会让少数人还保留着棱角。在学校时,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同学,大家平起平坐、没有等级差别。步入社会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差距也越来越大,物质生活上的差异、身份阶层上的悬殊也愈加明显。一场同学会,把千姿百态的人生汇聚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尴尬在所难免的。人生没有高低,价值观也没有对错,只能说圈子不同,不用强融。朋友因重大事件老死不相往来的很少,往往因为时间流逝渐渐变得陌生。因为三观不合,能谈的事越来越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毕竟,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三观不合,不必强求。人都是倾向于和自己接近的人维系更加亲密的关系,社会阶层关系也在不断重组变更,那么渐行渐远就是无可避免的常态; 其实真的很佩服那些善于独处的人,因为很多人都是害怕孤单,不想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旅游,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想找人说说话,开心也想有人分享,希望朋友能一直在自己身边,希望在成长的路上能有人一直陪伴,一起面对迷茫、困惑和彷徨,可事实上这些都不可能真正实现,惧怕孤单的本质还是源自于自己不够坚强和独立; 人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孤独度过的,精神层面上,孤单是常态,但奋斗的路上并不只是你一人,不管怎样,殊途同归,所有人最终都是为了美好明天而在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