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砂之魅,壶之魂 | 投稿:森中人

【夜读】砂之魅,壶之魂 | 投稿:森中人

2015-05-14    06'00''

主播: FM1604421

11006 639

介绍:
宜兴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自古以来好茶层出不穷,阳羡茶、晋陵紫笋、罗芥茶不一而足。“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这是唐朝人卢仝既写实又颇富夸耀色彩的描绘,说明了宜兴茶在当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冠”,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宜兴茶如“阳羡雪芽”,依然“芳香冠他种”。 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既有好茶,必然要有相配的茶具。古代饮茶使用的茶具有金属、陶瓷、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根据史料描述,唐朝人饮茶主要用的是瓷壶和瓷碗,宋代崇尚“斗茶”后,改碗为盅。到明代中期,由于饮茶方法的变革,由先前的煎煮、冲点,到煮饮再到叶茶冲泡,茶壶日渐受到亲睐。就材质而言,茶壶的种类有瓷质、陶质和紫砂质等类型。紫砂是介乎于瓷器与陶器之间。它的吸水性高于瓷器,低于陶器,属于炻器。吸水性是一个重要指标,主要表现在坯体烧成的玻化程度上。坯体受烧成的温度越高,相对玻化程度也高,其透气性与吸水性也就相应降低。三者中,瓷器的玻化程度最高,陶器的玻化程度相对偏小,而紫砂的玻化程度适中。紫砂壶的流行,正是源于它的宜茶性。根据科学家们的分析,宜兴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表里不施釉,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有一定的气孔率,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失原味。使用久长,壶内能增积“茶锈”,不加茶叶往里注入沸水也会有茶香散发。它也便于洗涤,壶内有茶锈只要用开水烫两遍,然后迅速浸没冷水中,便能除尽异味。它的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会涨裂,提、握、抚摸也不会烫手。 关于紫砂壶的优越性开始被人们认识,从而登上了茶文化的圣坛,还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一位盖房的施工匠,在承建带阁楼的房屋时,不慎把平时泡茶取引用的茶壶遗忘在阁楼上了。几天后,他上去取壶,意外地发现壶里的茶还没有馊。工匠感到纳闷,时值盛暑,不用说几天,就是一两天,一般壶中的茶也得变味,难道这只紫不紫、黑不黑的东西是个宝贝?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仿效,都用这种紫砂陶土做的壶煮茶。 这个久远的传说,为紫砂壶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人们比较了若干茶具后,认为壶还是“以紫砂者为上”。明朝末年有人就这样认为:“壶黜银锡及闽粤瓷,而尚宜兴陶。”紫砂壶也由此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 宜兴紫砂泥的色彩丰富,泥坯强度高、收缩率小、烧成产品不容易变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制壶人可以根据紫砂泥的这一特性,塑造出各种形制、颜色的紫砂壶。右图中的这组紫砂壶便是宜兴的制壶大师们根据不同的紫砂泥的特性,运用高超的调砂技术创作出来的。这六把壶的制作分别用了镶接成型、打身筒成型、旋削成型、捏筑成型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设计效果;颜色有大红袍、青铜色、梨皮黄、米黄色、红泥调砂、绿泥调砂等6种泥色。在装饰手段上,运用了嵌、印、雕、刻、填、画、镂等方法;造型整体有圆、方、椭圆形,握把式,神态各异。这些作品,风格逸放、不拘一格,素净、琢炼兼备,将紫砂泥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段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5期 作者: 陈小陶) 关注新浪微博 @中华遗产杂志 了解更多内容。 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