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丹阳故城:沉没在丹江湖下的楚国风云(二)| 投稿:414

【夜读】丹阳故城:沉没在丹江湖下的楚国风云(二)| 投稿:414

2015-06-11    06'09''

主播: FM1604421

4325 404

介绍:
楚国虽然有了子爵的封号,但是,熊绎这个诸侯当得一点也不顺心。《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喉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周成王分给其他4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单单没有熊绎的份儿,不仅如此,楚国还需要每年向周天子进贡。熊绎没有向周王室表示任何不满,但内心的屈辱可想而知,这种屈辱成了楚国图强的动力。熊绎回到丹阳,立志图强,要报周王室不公之恨。《左传》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记载熊绎的奋斗过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熊绎之后,经过五代不断地努力和156年的韬光养晦,楚国将迎来第一个辉煌。公元前886年,熊渠即位,成为楚国新一代诸侯王。熊渠上任后将眼光又一次投向了丹江这条河流,但不同于先辈,熊渠从这里看到的是丹江以下的千里疆土。《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弈名善射,不如雄渠、蠭门”。弈是后羿,雄渠即熊渠,当时人们认为连射落过九个太阳的后羿,其箭术也无法与熊渠媲美,可见熊渠之勇武。同时熊渠还极具战略眼光。当时,江汉平原分布着诸多小国,楚国要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收服这些小国,熊渠使用“联近攻远”的策略,开始楚国的扩张战略。 汉江之上,楚国后方,位今湖北西部的庸国,是熊渠第一个目标。熊渠自丹阳出发,顺丹江而下,至汉江逆水西上,突袭庸国边疆,毫无准备的庸国很快败退,熊渠占领了庸国在今天湖北西部和北部的全部领土。稳定了后方的熊渠更加大胆,他举全国之兵出丹江,下汉江,攻占了杨越。春秋时期,铜是制作生产工具和战斗武器的重要原料,楚国需要更多的青铜来支持武备发展,鄂国拥有丰富的铜矿,如果能占领了鄂国,就等于撬开了铜库的大门。坐汉望江,熊渠又以杨越为据点,沿长江东下,占领了鄂国。丹江、汉江与长江的便利水路,成就了熊渠的“闪电战”。 庸、鄂、扬越三国距离丹阳都很远,楚国沿河而战,离河流较远的小国仍然存在,楚国虽然得到了这些领土,管理却甚难。丹江航运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熊渠派自己三个儿子去管理新开辟的领土,同时以丹、汉、江三水为交通,互为犄角,在稳定江河沿岸的同时,继续拓展疆土。 公元前741年,当楚武王登台的时候,楚国基本扫清了周边的小国,实现了“地跨千里”的国土扩张目标实现了“地跨千里”的国土扩张目标。一个雄踞江汉的大国,出现在了诸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