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老阿爹的捐赠往事 | 投稿:云坞

【夜读】老阿爹的捐赠往事 | 投稿:云坞

2015-08-14    07'48''

主播: FM1604421

9113 288

介绍:
老阿爹的捐赠往事 贾震的外曾祖父是国内古陶瓷界泰斗,即被誉为中国陶瓷田野考古先驱的陈万里先生。陈万里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声名显赫,在故宫博物院为捐赠者而设立的“景仁榜”上,也位列其中。自1953年始,先后出现了5次。那么,这5次捐赠的背后,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往事呢? 老阿爹的捐赠 陈万里1892年出生于江苏省吴县(现苏州市吴中区),1949年前他从事的都是与医学相关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了解陈万里在文物方面的渊博,想请他去故宫工作。但卫生部此时却并不想放人,这让陈万里左右为难。最终周恩来总理拍板道:“故宫少不了陈万里。”正是这句斩钉截铁的话,使得陈万里开始了他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 从1954年到1959年,陈万里累计捐赠了150余件文物。其中陶瓷器136件(套),以六朝至唐宋时期的浙江越窑和宋元时期的龙泉窑青瓷为主。陶瓷器中被定为一级品的有8件,二级甲49件,二级79件。 谈起陈万里,贾震并没有用那个生硬而书面化的用语“外曾祖父”,而是用了“老阿爹”这么一个亲切的称呼。贾震提到一件唐越窑青釉花瓣碗,这件已被故宫定为一级品的越窑青釉花瓣碗,还被划入了另一种珍贵瓷器的范畴——秘色瓷。几百年来,秘色瓷都只是一个传说。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唐代咸通十五年(874年)地宫出土了几件越窑秘色瓷,才向世人展示了秘色瓷的模样。而陈万里在20世纪50年代捐赠的即是秘色瓷花瓣碗,足见其珍稀。 遗憾的是,陈万里从未就当年向故宫博物院捐赠文物一事留下只言片语,贾震只能从搜集到的资料里来揣测当年老阿爹捐赠的心情。他觉得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和陈万里身边同事好友的影响不无关系。 贾震曾阅读过老阿爹1928年5月的一篇日记,其中这样写道:……顾出土器物虽丰富,国人茫然视之,竟不以为宝也。因此发愤,愿以视察余暇,从事勘查,勘查之后,试记大概,以唤起国人之注意,自问固谫陋,亦不暇计矣。 正是这种情怀促使他在当时交通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跋山涉水,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地“八上龙泉,七下绍兴”,最终发现了龙泉青瓷和越窑遗址,成为陶器研究史上的一段佳话。 贾震讲了这么一件事情:1925 年,陈万里奉命陪同美国学者华尔纳去敦煌考察,发现华尔纳心怀叵测,携带大量胶布,意欲盗窃敦煌精美的壁画。陈万里主动与地方政府商讨对策,发动当地老百姓起来反对,从而阻止了华尔纳盗窃敦煌壁画的阴谋。他对国家文物保护的忧患意识,令人肃然起敬。 为学术而捐赠 “无论大小,即便是碎片,只要有纪年、有研究价值,或者对他教学生有帮助的,他都会加以收纳。应该说,他收藏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对学术研究有助益。”贾震这样总结。陈万里这一收藏理念也影响了故宫后来的收藏。 因为经济能力受限和收藏理念的与众不同,陈万里的私人收藏规模不大,除了他捐赠的这150余件文物外,余下的文物数量不多。“文革”时期,陈万里是第一批被抄家的对象,其夫人被批斗致死,他本人也遭受迫害。1969年,陈万里未能熬过“文革”,含冤而死。粉碎“四人帮”后,陈万里虽得以平反昭雪,但被退还的仅有书籍和手稿等,他留下的文物全部没了踪影。 贾震提到一个事例,过去人们对龙泉青瓷盘为何时常出现一种特别的鲤鱼纹感到很疑惑,后来经过陈万里多次实地造访考察,才发现,这一纹饰其实就是龙泉本地产的一种鱼。“没有躬身力行,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学术发现。” 1928年起,陈万里就开始了对龙泉越窑青瓷的追寻,并在龙泉大窑村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察报告《瓷器与浙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此后,陈万里多次来浙江寻找秘色瓷,当大多数对考古感兴趣的国人还停留在纸上谈兵时,30岁的陈万里就已经迈出了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如今,当年陈万里的捐赠,以及陈万里等老专家从偏远的窑址背回来的原始标本,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将有可能解决中国陶瓷史上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杂志 2011年第四期 撰文/张娟 整稿:阿瞳 关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 @中华遗产杂志 了解更多内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