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捉妖记(二)妖之道 | 投稿:聆落

【夜读】捉妖记(二)妖之道 | 投稿:聆落

2016-05-29    08'09''

主播: FM1604421

6422 261

介绍:
介绍: 捉妖记之妖之道 我们的祖先闭上双眼,任由想象在灿烂的星汉之下,在丰饶的华夏土地之上驰骋。神,有神的立场,妖,有妖的无奈,而人类的视角,击碎了种族的壁垒。 有一本古书记载了各类妖怪的名称,形貌以及祛qū除方法,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白泽图》。相传,轩辕黄帝在海边遇到了名为白泽的神兽,白泽通晓万物之事,将天下的11520种妖怪统统告诉了黄帝,这才有了《白泽图》。也正因白泽对妖怪鬼神之事如此通晓,日本的妖怪学家水木茂认为,白泽是中国妖怪的领袖。在妖怪中拥有很高地位的白泽,被人们看作帮助人们驱妖伏鬼的瑞兽,纷纷在家挂起白泽画像。直到唐代还有记载韦皇后的妹妹用“白泽枕以辟魅”。 《白泽图》如今已经散佚,但这本书可是真实存在过的。据说诸葛恪就依据《白泽图》辨认过名为“傒囊”的妖怪。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从其他古书或是遗迹中获得一些有关该书的相关内容。 敦煌写本保留了经过加工后的几页《白泽精怪图》,虽非原本,但仍然有极大的参考价 值。这几页《白泽精怪图》记载了几种妖怪以及对付它们的方法。比如山上的妖怪“善人”、 水中的妖怪“庆忌”、泽中的妖怪“委蛇”等等,想要不受它们的伤害,就要高喊他们的名字。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的是克服人们对这些妖怪的恐惧。一旦人们不再害怕这些妖怪,这些妖怪也就不会出来伤人了。 不过话说回来,喊名字这一招也会被妖怪利用来害人。有不少妖怪喜欢喊人的名字,只要一回答就会着了它的道。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里也写了通过喊名字来确认目标,夜里来吃人的妖怪“美女蛇”的故事。可见,不管是人是妖,都要保持一点神秘性。 而另有一些妖怪,它们的诞生和人类自身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些妖怪的克星, 就与人类自身有关。 鲁迅曾向他的老师问询过汉武帝遇到“怪哉”的事情。在其他版本的传说中,汉武帝遇 到的妖怪名叫“患”。无论是“患”还是“怪哉”, 它们的克星都是酒。东方朔对此的解释是:这妖怪是由囚犯的怨气凝聚而成。因酒能解忧,所以一壶酒灌下去,妖怪就消失了。这正是人类自身“借酒浇愁”的一种具象化。 不过在降妖界有一个著名的法律漏洞,妖怪一定要除掉吗? 《子不语》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人的女儿被狐妖所魇,一位邹姓神将斩了狐妖。狐狸们聚众报仇,这位神将让百姓为自己助威,一口气杀掉了数十只狐妖。结果狐妖们的头头狐祖师不干了,去向圣帝申 诉。有位秀才责骂狐祖师,说它纵容狐妖淫人妇女还敢来说情,罪该万斩。狐祖师反诘道,人类犯下通奸罪也就是杖刑,就算妖怪要罪加一等,也不过是充军发配,凭什么杀了这么多狐妖。结局是这位邹姓神将被调职罚俸,算是给了狐妖们一个交代。 那么,降妖者们捉了妖怪,到底当如何处置?就如狐祖师所说,人间有人间的律法,降妖界也总该有个章程吧?如果想去寻找降妖界对妖怪处置的规律,就会发现,实在是白费力气了。降妖者们或许会沉吟片刻,讳莫如深的告诉你:“只在一念间。”翻译一下,其实就是:不好意思,我们都是看心情的啦。 事实上,自明以后,妖怪的形象就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唐之前,妖怪虽然也会变化害人,但主要还是作为灾祸的征兆出现。宋元时期妖怪的“征兆”功能已经淡化,而本身的危害性却在增大。尤其是元代《西游记平话》中,各式各样的妖怪,在三藏法师的取经路上进行阻碍,搞得三藏法师“几死仅免”。而到了明清时期,神魔小说兴盛一时,无数妖怪也在书中登场,虽然大多数妖怪仍然以害人为己任,但是已不再阴森可怖。更多的,是比较新奇有趣,行为举止也和人类更像,其中与人类相爱的故事也不在少数。甚至出现了不少成为正面角色的妖怪。我们所熟悉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一例。它由一只妖怪而成佛,折射出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妖怪已经不再恒定地作为“恶” 的代表,也不会永远站在人类的对立面了。 以孙悟空为代表的一批正面妖怪的出现, 意味着文学作品中,妖怪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元。 从明清开始,“妖怪”所包含的意蕴就不是仅仅的怪兽或者灾难了,更多的是挑战社会规范的叛逆感,或者干脆代表社会里的种种恶行或人们恶念私欲。“捉妖”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消灭这些恶象,让社会回归正轨,让人们内心清明可见,怎么捉妖,取决于人是如何认识妖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杂志2016年四月刊 《妖怪特辑》 撰文/乔博然 稿件整理:阿瞳 您可以搜索我们的天猫店铺:中国国家地理旗舰店 进行选购。也可在新浪微博@中华遗产杂志 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