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巨人的足迹--徐霞客与清湖之缘4

追寻巨人的足迹--徐霞客与清湖之缘4

2016-04-24    06'18''

主播: 夜雨听芭蕉

107 5

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小清湖,大上海,说的是清湖码头多如黄浦江。大大小小有十多处,较大的就有六处:盐埠头是清湖三大盐仓的专用码头;半月埠头是闽商根据地,以转运煤、茶、竹木和陶瓷器皿为主;周家巷埠头、小江郎埠头,以转运京广百货、水产海货、绸缎布匹、南货糕点为主;上头毛埠头以转运米、麦、豆、油、蜡等农副产品为主;打铁埠头停泊客船为主,那里有浙西最大的旅馆:清湖公馆。清湖码头多,不如商行商店多。大的商行叫商帮,有以经营官盐为主的绍兴帮,有以经营棉布绸缎为主的江西帮,有以经营桂圆、荔枝等南货为主的徽州帮。小的商行作坊就更多了。有糖坊、酒坊、酱坊、豆腐坊,有染坊、印花坊、织布坊,有钉鞋坊、锅炉坊、金银坊、打铁坊、蜡烛坊,有碾米坊、磨麦坊,有轿行、过载行等等。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清湖街上特别有名的商行商家有:铁业世家郑氏,棉棕世家徐氏,凉笠世家廖氏,糖坊世家邵氏,油漆世家姜氏,泥水世家徐氏,泥烙壶世家陆氏,收藏世家王氏。2015年11月一个周末的上午,阳光灿烂。我和文友周老师坐在82岁的邵善祥老人的店门口,听他畅谈邵氏糖坊的昨天和今天。邵氏糖坊里曾经一天消费的大米就达120斤。这些大米前一天就洗净浸透,凌晨两三点钟下锅蒸熟,放麦芽糖搅拌均匀,发酵四小时,然后沥水进锅烧煮,煮成糊状,就成了香喷喷甜蜜蜜的饴糖;这样的饴糖还要拿到木桩上反复拉绞,才更有韧性不粘牙;饴糖再回锅烧炒至无水,便可加工成糖饼;糖饼上加上芝麻桂花,就是香甜可口的桂花糖饼。邵家糖点,加工细、恒温好、不发酵、甜而不腻,是孩子们的最爱。这样说着,老人拿出一包江山米糕让我们品尝。果然味道甜美。只是不是邵家子孙的手笔。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儿子改行做地弹簧了,孙子读博士了,老人把手艺传给了徒弟。“都一样,只要手艺不失传就好,谈什么世代相传!”邵善祥老人是一部清湖历史的活字典,常常有人找上他临街小店,请教清湖老街的前世今生。他也总是热情洋溢,不厌其烦地解答着来人每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