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南朵老师课程分享

奥南朵老师课程分享

2016-05-05    23'53''

主播: 花边の 草、

453 18

介绍: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下4月28日我参加奥南朵老师的现场体验课的部分感受和内容,其中同时整合了学员‘延金’和学员‘白纸晃过’的课程笔记:奥南朵老师全然接受一切的状态,我很喜欢。她说我们大部分人的受苦、压力和不安都是心理上的,这意味着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一切,我们面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制造了这一切。导致我们痛苦的原因来自于我们对处境的诠释---我们不要希望它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把能量消耗在“No,it shouldn’t be like that”(“不,事情不应该是那样的”)上面,我们就没有精力去处理问题和困难本身。与其这样,为何我们不接受事实,说:OK, this is what’s happening,this is a challenge.(是的,事实就是这样,这是一个挑战。)对于这些不是意料之中的,我该如何应付,如何处理?自己负起责任,为自己的反应负起责任。这样你就会有主动权,主动控制自己的态度。 我们的大脑中,有意识的念头只有1%-5%,无意识占了99%-95%。我们的想法来自有意识的念头,而有意识的念头往往受无意识念头的影响。无意识的念头在六岁前基本形成了一个固有的世界认知和模式,然后经过几十年的成长不断去强化它,最终它成了意识的主宰。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觉得是你自己让自己有今天的生活,但是当你回忆的时候,你却说不清你为什么成为了现在的你,你为什么来到了这里。就跟开车是一个道理,开着开着你会忘记自己在开车这个事实,然后到了终点你却不知道怎么来的。无意识比有意识的念头更有力量,无意识主宰着我们的生命,也正是无意识的念头限制我们。念头是什么?它是按照特定路径行走的脉冲,念头和想法并不是真实的,它并没有实体,它是可以改变的。你一旦觉察到这一点,并开始觉醒自己的无意识模式,并试着去发现它的根源,并学着去改变它,那么就会形成新的模式,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行走路径脉冲。人生的版本,也就改变了。 在这个无意识的版本里面,原生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是最多的,但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课上老师叫人上台去做案例分析,很多有疑问,生活中有困惑的人纷纷站起来举手,都迫不及待地希望老师帮忙分析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以下是我从课上挑的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案例1父女关系: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孩,她说自己跟爸爸的关系一直不好,也感觉不到爸爸对她的爱,在生活中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爸爸的关系?在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后得知这个女孩对爸爸的评价很低,她从内心都不喜欢和接受自己的爸爸。而当被问妈妈对爸爸的态度时,这个女孩说,妈妈一直抱怨爸爸。老师继续问:家里是谁掌控大权?这个女孩说是妈妈。老师听完点点头并说,她对爸爸的评价并不是她自己对爸爸的评价,当她很小的时候,她没有能力去质疑她的妈妈,当爸爸和妈妈有冲突的时候,她选择偏向了更有力量的一方,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这样做的。这些评价都是来自于她的妈妈,而并非她自己的。老师对这个女孩说,你爸爸这样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也许在他小时候也没有感受到他家庭的爱,他没有的东西,他也给不出来。就是这样的他,才成为你的爸爸(As he is, he is your father)。妈妈在家掌握他人,我们会对更有力量的人忠诚。如果妈妈批判爸爸,孩子也会出于对妈妈的忠诚对爸爸有抵制。现场老师叫了一个志愿者上台做这个女孩的爸爸,老师让她对爸爸说:爸爸,我是为了妈妈而批判你,在我过去学习妈妈批判你后,我需要一个父亲,在我这么多批判的背后,我还是需要一个爸爸。我理解你为什么现在是这个样子,谢谢你做我的爸爸,尽管我知道做爸爸的不容易。说着,女孩泪流满面,而坐在台下听课的我泪早已成了断了线的珠子,也许是听着别人的故事,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故事。老师继续问:在生活中,还记得爸爸有没有帮助过你什么?女孩说:有一次,爸爸在我需要的时候鼓励过我。于是老师让这个女孩对爸爸继续说:谢谢你,爸爸!在我需要的时候,你鼓励我!很抱歉,过去我有很多无意识的作为。课上此刻,很多人都在以泪洗面吧?!我没有去看,因为我自己也泣不成声,我听到了很多的鼻涕声。。。老师继续说:我们有两只脚,一只脚的力量来自于妈妈,另一只脚的力量来自于爸爸。当我们只接受其中一方,那就相当于一只脚有力,另一只脚没力,这样我们的力量就变弱了,只有同时欣然接受自己的父母,你两只脚才会都有力量,才能踏实、有力、平衡地着地。老师让大家深吸一口气并吐出,啊。。哈。。。。放松并感受此刻的真实。。。 案例2夫妻关系:一个女孩一上台一说话就留着泪描述着自己真得很想和自己的老公离婚?离婚原因就是感觉自己不爱对方了。老师问:那你当初选择他是喜欢他什么?女孩说:当初是感觉他对我还好,正好双方父母也支持,所以就在一起了。但是我现在我发现我不爱他了,尤其。。。女孩没说下去,泪水继续流淌,老师递给她几张纸巾。老师听完并没有去追问,老师说对大家说:你们有看到她内在的小孩了吗?老师自然地换了个问题:那你跟你父母的关系还好吗?女孩说:我跟我爸妈的关系很好,我很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很幸福。老师继续问:那你的爸爸和妈妈关系怎么样?女孩说:因为我爸爸经常出差不在家,难得回来一两次,所以妈妈会总唠叨爸爸,抱怨爸爸。我不喜欢妈妈的这份唠叨,抱怨,所以我从不抱怨。老师点点头,所以你自然地阻断了那份对爸爸爱的渴求,你现在也把这一切都投射到你老公身上。。。此刻,女孩说:我还是说吧,我要跟我老公要离婚是因为我觉得他和我在亲密关系上不和谐,我觉得和他在一起不够亲近。老师说:不是他不够亲近,是你不让他靠近你。你让她靠近了吗?因为你跟爸爸的关系,你表面上是倾向于爸爸,袒护爸爸,所以你主动阻碍了自己对父爱的需求,但实际上你是需要的,你内心是渴望的,你和你妈妈一样,潜意识里充满了抱怨和责备。在你很小的时候,你把妈妈的一切都吸收到你的无意识里去了。永远自己都是对的是很寂寞的,永远容不下别人的空间。放松,感受此刻的真实。负起责任,对过去的状况是我造成的负起责任。老师让女孩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是,你们就是那样,你们那样是你们的事情。我不是法官。老师让女孩对自己的老公说:谢谢你,允许我过去这么跋扈。可是女孩没有说下去,女孩说我就是想离婚。老师说: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离呢?女孩说:我害怕伤害对方,伤害我的孩子,伤害和我们一起住的公公婆婆。老师说:生活是你在过,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不用对别人的反应负责。 案例3兄妹关系:女孩上图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被哥哥打,以至现在她和哥哥现在长大了都反目成仇,她很恨自己的哥哥”。老师问:“那在家里,你爸爸打你吗?你爸爸也打你的哥哥吗?”学员说:“是的,爸爸经常打哥哥和我。”老师说:“我不知道你爸爸的童年,但是我相信他小时候也是被他的爸爸这么对待的,他也没有从他的爸爸那得到“温柔”的爱。他没有的东西,他也给不了你们,也给不出来。老师让这位学员复说下以下的话,对哥哥说:“我尊重你跟爸爸很像,你是从爸爸身上学习的;我尊重你是对爸爸的忠诚,我知道你做那些是无意识的。责怪你比责怪爸爸更容易。”对爸爸说:“你过去这样对待我们,我尊重你有你的原因,你过去想打我,我也同意了,因为你是爸爸,你有那个力量。我把你所有对我行为的后果让你去承担,我是无辜的。所有的罪责感、责任、后果都留给你….. 老师后来讲到了我们和金钱的关系。 金钱有很多形式,存银行,藏床下,股票或投资…钱的发明只是让物资流通更方便。金钱是能量,它需要流动。不用担忧钱,要相信它,尊重它。你对钱的态度影响你容易赚钱与否,和你能否享受赚钱的乐趣。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让我们练习和觉察自己和金钱的关系。让我们去感受当金钱遇到我们时,金钱会是怎样的。钱代表丰盛,给予,像妈妈。她们做一件事,是因为想要,焦点放在如何让别人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不是放在为了赚更多的钱。接纳钱,来来去去是一种能量。当你对钱说谢谢,感谢你带给我一切想要的东西,满足,滋养…记得你是怎么创造出这个感觉的。 最后老师讲到的是快乐,我们的无意识里有很多的匮乏感,总觉得一些美好的,美满的东西我们不配拥有。你的充裕感或匮乏很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潜意识信念,和你觉得你值得、应该得到什么,和你关于财富和成功的潜意识想法。比如当自己的生活比自己的爸爸妈妈过得更富有,更快乐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应该。这种匮乏感,不配拥有感和不快乐源于孩子时的忠诚。我们换个角度,这样反问自己我们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比我们生活的更好,更快乐?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同样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也是一样的。你必须清楚正在影响你的潜意识动态,它很有可能会限制,甚至妨害到你生命中的金钱和成功。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知道无意识的版本里渗透在你的两性关系、金钱以及所有的日常生活中。在关系的处理上,你需要知道的是: 1, 每个人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 2, 但每个人都受到无意识的局限。 因此,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对你不好,不是他不想,是他给不了你,你得认识和接受他的无意识的局限,并接受这个现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不想考高分,是他自己控制不了贪玩。你得接受这一切,去看到好的。因为你自己也是无意识下的傀儡。重点是觉察,检视为什么我这么做呢?我们的行为有很多很多无意识。接下来老师让我们感受假如生命还有最后七天,我们会做什么?在我们生命的最后尽头时,想做的事与金钱无关,更多的是和身边的亲人静静地陪伴,去温暖彼此,所以从现在开始何不修炼自己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的人,去陪伴和照顾身边所有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