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过她,但并不重要。

我讨厌过她,但并不重要。

2017-01-02    29'50''

主播: 甜食🍬

256 11

介绍:
我们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安生和一个七月 文\一坨黄瓜 在一个不眠夜里看完《七月与安生》,想坐下来很认真地写一篇影评。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敲过字了,被生活的琐碎和敏感的心思折磨得无法多动一字,自己都觉得矫情异常。 七月与安生,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 我恨过你,可我也只有你。 我想要变成你,你想要变成我。 最终我们都是同一个人。 影片的每一处都细腻且温柔,我没办法用很精准的文字去形容,可它确确实实地让我掉泪。 我们故事的开始都是一样的,我们殊途同归。 生命是这样虚无并且无奈。 安生从未被眷顾过,她这辈子得到最好的礼物便是七月,而其实就算没有七月,她也会不停向前跑,没有尽头也依旧往前冲。 七月不能没有安生。安生是改变七月的方向盘。 就像我们所期盼的那样,我们渴望通过小说里轰轰烈烈的人生故事,用以弥补填满自己空缺遗失的岁月。 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你我都甚感欣慰,并能有更好的能量走下去。 故事的最终真相,只有写作者自己知晓。 我很少给自己小说里的人物冠以美满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不是生离就是死别。 仿佛不给主人公一个悲惨的结局就显得自己无知天真。 无所谓圆满分裂,我们的生命,这样蓦然出现,在未来某一个时刻里戛然而止,而后被世界淡忘。悲欢喜乐仅是瞬间,何来伤春悲秋之说。 我没有那样的一个影子,无从体会到故事里的那种撕心裂肺刻骨铭心。这一生,能拥有知交已是万幸,影子更是一种奢侈。 七月与安生能够彼此拥有彼此憎恶,已是备受垂帘。 朋友这个词汇之于很多人,仅仅是一瞬间的想法。偶尔的敏感思绪上头来,自私占据大脑时,友情这个词显得尤为可笑。 究根结底,人都是这样自私。即使安生让出了自己的一切,即使七月给了安生自己的一切。 我时常感到身体里有两股力量挣扎,一是乖巧讨喜的七月,让我好好读书好好上学,安安分分地做一个伤春悲秋矫情的女孩子;一是桀骜不羁的安生,无时不刻想着逃学贪玩,一出门就抽烟喝酒恨不得马上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全部疯狂一遍然后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光荣地死去。 小的时候家教严厉,脑海里的七月永远都想着学习,以及诗和远方。 上高中之后,不安生的安生几乎占据了大脑,苦难与绝望没能抹去想看遍世界的疯狂心理。 其实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七月与安生。 一个安安分分,一个吵吵闹闹。 因了这样,人生多出许多未知。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七月会变成安生,什么时候安生会变成七月。 影片的代入感太强了,即使还没有看电影大概就知道结局是悲剧。安妮的小说故事风格一向如此,更何况这已经是早年的作品了,抱着看看的心态点开来看。之前下载了电子书版,却总耐不下心去看。 周冬雨饰演的安生深入人心,至少深入我心。看到那样一个自己,不顾一切的自己,想要看看世界体验一切苦乐的自己。去远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生活给了多大的耳光。 那样一种,周边的人都觉得你傻可是自己硬是要坚持的一种态度。 爱情方面没有多大的感受,仿佛就该是这样,一个乖乖好好学习的七月,在朦胧的成长岁月里与另一个同样优秀的男孩子并肩而行,就像所有言情小说里写的那样。只是故事到了男女主角在一起甜蜜之后便戛然而止。生活不能戛然而止,除非你自杀。 高中,大学,毕业,像七月明信片里写的那样,二十七岁结婚,二十八岁要孩子,三十岁买房。然后相夫教子,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安生不甘于这种生活,辗转了无数男人的身侧,没有人爱她,可是她在寻找爱。她一直都孤独而倔强。我喜欢她笑起来的样子。那样痞痞的笑,仿佛向全世界宣告她的不在乎无所谓。那样一种,令人心疼无比的笑。 在家明的出租屋里,七月撕心裂肺, 安生,没有人爱你,只有我爱你,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 至亲至爱讲出那样的话时,泪水夹杂的远不及百万分之一的失望难过。 我的生活宛如安生,从未安生。十八岁仍未到来,却感觉人生已经走到尽头,放眼望去已无眷恋。安生仍旧有七月,有想要回到七月身边的冲动。我没有。 被很多人爱着,却从未切切实实地感到安定。在最好的年纪里,体验着许多同龄人没有经历过的一切。 “你的身体里有两个分裂的人,一个带着野心和欲望,有力坚定,试图填补你的内心伤口,一个是安静的漫不经心,颓唐的你,你本该注定成功并且会一直成功下去,但你摆脱不了骨子里的另一个力量,总是把正在上进的你往下拖拉,你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人,事实上,你一直觉得自己是受伤的孩子。” “你整个人是一个巨大的伤口,你不能被触碰,你带着那个伤口感觉是耻辱,不能够接受自己,你根本不爱自己。” “那些信在数十年后回来看,其实并非写给彼此,那原本是写给自己的信,在信里描述所闻所见所想的一切琐事,用文字件正缓慢的生长,青涩心酸的年少时光,所经受的煎熬挣扎,青春的偏执和剧烈,这些用来写给自己的信笺,却由对方观看和保留,直到确定彼此消失。” “想起这么多年来积累的阴影,从不存在的家庭,失败的恋爱,曾被送入精神病院,我一直是个自尊微薄的毛笔字,强烈的需要来自他人的认证,他们爱我,我才能爱自己。就像一个人不喜欢自己天生残疾的手,要砍掉它一次又一次地折损自己,但依旧张不出一只能够获得认同的手们一直在失望,我终于发现这不是用来寻求爱的方式,这一切注定都是幻象,即使抓在手里,连绵起伏,乐此不疲,筋疲力尽,但始终不会带来道路。” 安妮的所有作品,都在阐述着大多数人性里的这样一种特点。 《七月与安生》亦是,又许是导演编剧加入不一样的情感,才将这样一种隐晦的小众心思,变得大众化,最终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成为另外一种情感。却也是导演对于这部剧的理解,亦无对错。 七月的死亡带来了一种高平衡的妥协,所有人都向生活妥协,向生命妥协,向死亡妥协。 当你亲手签下至亲至爱的死亡通知书。周冬雨哭得很丑,却也动人无比。 很多年后,当我不再四处奔波,当我不再执着于流浪, “三十岁之前是流浪,三十岁之后就是浪了”, 是否也会养一只金毛,住在老旧的建筑屋里,从清晨到傍晚,就这样过完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