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宋】欧阳修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宋】欧阳修

2016-03-17    09'48''

主播: 柳醉春烟

205 7

介绍: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至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十首《采桑子》,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词名列第一,写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短棹”二字将休闲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正因无风,才使得西湖水面清澈平滑,才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既可以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又可以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