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2016-05-22    11'49''

主播: 柳醉春烟

383 9

介绍: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在今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战船中,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文天祥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1279年,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破碎风飘絮”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身世”是指人生经历。   惶恐滩:在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零丁洋里叹零丁”指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孤军勇战和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在零丁洋的战船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过零丁洋时为誓死明志而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和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为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范围。这是一首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