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先生1998-2015各类角色研究综述(一)》微博作者:雪兔靳原创

《靳东先生1998-2015各类角色研究综述(一)》微博作者:雪兔靳原创

2015-12-08    15'49''

主播: 好风佳月

345 39

介绍:
雪兔靳 靳东先生1998-2015各类角色研究综述(一) 2015-11-21 14:00  原谅我现在一动笔想写点什么就一股子论文味儿。其实据现有可查询到的资料记载,靳先生最早的演艺生涯应当是从1993年开始的,不过那时候的影视资料我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本文所呈现的角色,实际上也并非靳先生的所有作品和角色,只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将他的主要作品做一个梳理。   我在角色分类和排序的问题上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以年代先后为主,但有内在联系的角色将放在一起对比分析。   (一)1998年《母亲》之张红兵与2006年《悲情母子》之吴勇男   靳先生的演艺生涯开始的很早,也很偶然。然而我认为,从1999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开始,他才算是真正步入正轨。因此在中戏之前他的早年作品里,我只选择了一部,也就是《母亲》。   靳先生曾说,那个时候导演之所以会选择他这么一个未出茅庐的小孩子担纲一部剧的男主角,是因为那个角色必须只有孩子才能演,小,年轻,干净,单纯,最重要的是让人觉得可怜。可怜,这个词儿在中国古汉语里,其实意蕴是非常丰富的,“怜”即为爱也,可怜包括了可爱、让人心疼的意思,我们看《红楼梦》里贾母通常对小辈儿说“可怜见儿”的;同时可怜这个词如果用在一个人身上,那它其实一定暗示了这个人的相貌很好,而且是黛玉式的那种美,我见犹怜。那么具体到《母亲》这部剧里,大家可以看到张红兵这个形象,真的是太符合“可怜”一词了。那时先生弱冠之年,身量未足,说实话都还没长开,清瘦得仿佛风都吹得跑,然而一双眉眼虽还少了一点儿后来那种英气,那标准的双眼皮长睫毛大眼睛已经显得整个脸庞都秀美异常了。下附截图两张。 题外话:靳东的五官实在是亚洲人种里非常罕见的标致。按照刘奕君老师的话来说:古今标准美男子长相。鼻梁高挺,天庭饱满。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描写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这种眉骨高、鼻梁挺的长相,是帝王之相,可见亚洲人能长出这种轮廓是多么不容易。轮廓立体已然非常难得,更为难得的是他的眉眼长得还极其标准的好看,一个词就能精准概括——剑眉星目。靳东的眉是斜飞入鬓,都不需要剪裁和描画,天然就是最标准的美男子配备之眉;眼睛除了平行双眼皮和又长又密甚至带点自然翘和双层的睫毛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这个我要放到后面讲黄志雄的时候专门说。 看看那个时候这不足一尺七的腰,简直不盈一握,弱柳扶风啊……   张红兵这个角色天生患有血液病,就像磕不得碰不得的瓷娃娃,从六七岁那年第一次发病之后,全家人对他都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东哥在演这个剧的时候,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那时候纯靠直觉在演。少年特有的羞涩、腼腆,在这个时候的靳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非常贴合张红兵文弱又病态的形象。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时候说话总是带着微弱而苍白的浅笑,时不时就习惯性地把头低下去,不太敢去注视对手演员的眼睛。从演技的角度来说,东哥那时候的能力与他的身子骨一样,还没长成,很单薄。但正是这种单薄,正好就是那个角色的特点,所以当年那位启用东哥的导演还是眼光精准的。   顺便我要重点提一下这个剧里刘敏涛老师和东哥第一次合作,演了姐弟。这是他们姐弟之缘的开始。但是,你绝对不会把这部剧里的这对姐弟跟十七年后伪装者里的明家姐弟弄混的,因为这两人从容貌到气度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不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敏涛姐明明和东哥是同岁的同龄人,两人只相差几个月,但是无论是十七年前还是十七年后,敏涛姐都真像东哥的姐姐,姐弟感实在太强,不得不说人和人之间的气场与缘分太奇妙了。   之所以把2006年《悲情母子》同《母亲》放在一起比较,很显然,因为这两部剧都是讲述母子亲情的,有可对比性。06年这部剧比起98年的,无论是从剧本的情节、立意,叙述的节奏感,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还是东哥本人的演技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基本都是全面超越。   98年那个剧,东哥自己戏称为儿童剧,当然他是太谦逊,不过整部剧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太慢。我只能说得亏那是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还比较慢,一个故事讲得家长里短娓娓道来,大家也还能看得津津有味。这要是放在现在,人人都这么着急浮躁的时代,这片子恐怕就完蛋了,哈哈。《母亲》的情感构造也非常简单,母亲是一个永远无偿为家庭付出的好母亲,儿子也是孝顺的好儿子,不过这个剧里我认为非常有意思的两个情感结构,一个是张红兵的恋姐(或者恋母)情结,一个是张家父亲的精神出轨。这两条线非常隐晦,但是很走内,特别走内,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远看觉得惊心动魄,近看又什么都没了,仿佛虚惊一场,这个真的要观众自己在内心里体会感受,说都不好说明白。这也与当时环境还比较保守、很多敏感的东西不能轻易道出有关。   然后再说《悲情母子》的情感结构,这个就非常复杂非常丰富了。《悲情母子》又名《我把母亲送上法庭》,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剧里的“我”就是靳先生饰演的吴勇男。吴勇男的母亲当年是一个独自逃难到异乡的孤女,被吴勇男的祖母好心收留,然而吴勇男的父亲却是一个十足的流氓恶棍,用强暴的方式占有了这个弱女子并致使其怀孕,最后迫使她嫁给自己。母亲这一次怀孕所生的孩子,就是吴勇男。婚后十几年夫妻生活并不和谐,吴勇男的父亲酗酒好赌,对母亲的打骂凌辱从未停歇。而母亲在遇到了真心爱他的赵大龙之后,终于再也无法忍受丈夫的虐待,用亚硝酸盐毒杀了丈夫。吴勇男时隔二十年后发现了父亲身死的真相,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劝母亲去自首,将母亲送上了法庭。   电视剧并非像我这样平铺直叙地展开故事,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吴勇男的视角里,通过各种机缘巧合将二十年前的真相层层剥落,直逼最初的悲剧。靳先生说,这部剧的构思有着典型的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因素。“我”的父亲是个强奸犯,“我”的母亲是杀人犯,而“我”是一个带着原罪出生的孩子;父亲之所以强奸是为了占有母亲,而母亲之所以杀人是由于父亲的逼迫和犯罪。父亲和母亲的罪孽最终其实都是由儿子来背负的。这种戏剧冲突非常非常尖锐且具有张力,我一看就知道,这一定会是我靳先生深爱不移的戏剧类型。先生常说,一部剧一个作品,首先要弄明白它在讲述一个什么道理它有什么样的意义,一个角色,首先要想明白“我是谁”的问题,要有价值,要能传递给社会一点东西。   这部剧的思考无疑是比较有现实意义的。情与理的冲突,情与法的冲突,人性善与恶的矛盾,母子爱与恨的交织,这些都非常丰满。这部剧里与先生演对手戏的演员,也就是他母亲的扮演者,是江珊老师,也是东哥的师姐了,中戏87级,确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员。靳先生曾在访谈里说到她经常把他气得跳脚(哈哈那个时候东哥真是好可爱),至于原因,我总结了一下,根子上是因为那时候江老师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演员已经比较能够举重若轻地对待角色和工作,拿得起放得下;而先生那时候还达不到那么圆融的境界,他对自己要求太高太严,有点绷得过紧了。其实那个时候他们母子俩这角色所承载的内容和背负的压力也是完全不同的。江珊姐演的虽然是一个罪犯,但是是会获得所有人同情和理解的罪犯,她的情感很纯粹,她情感流露很自然很顺畅。如先生所“抱怨”的那样,江珊姐演的越好,越让人同情,越进一步,给靳东造成的压力就越大。先生说,我要拼命拼命去追赶她的脚步。剧里吴勇男是被千夫所指的逆子,状告亲生母亲,无论他做的这件事有多么正确,他的内心有多么痛苦,他其实是多么想帮母亲获得新生,都不可能被中国人的传统伦理价值观所接受。以子告母,大不孝。他在剧里要承载这个剧的价值取向,他在剧外要担负起让观众理解相信这个价值取向的重任,先生当时的压力真的是很大。这里说一个很心酸的小插曲,当时《悲情母子》播出后,靳先生走在机场里都会有人冲过来指责他,怎么就能那么凉薄无情。当年的人们虽然非常单纯可爱,但是也确实是缺少了一份理性。   这部剧先生的哭戏极多,都很有感染力,不过真正让我看哭了的一个地方是大结局先生的一个微笑。在监狱里,母亲患上了肝硬化,吴勇男瞒着母亲将自己的肝捐给了她。当母亲在术后恢复期慢慢在医院走廊上踱步时,突然看见同样被搀扶着在外面散步的儿子,这才明白肝是儿子捐的。那一幕我真是现在想起来都还是眼眶发热——先生苍白没有血色的脸上浮现出一个孩子气的笑容,他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说,“妈,这下你想不要我,都不成了。”母亲怨恨儿子怨了那么久,儿子也痛苦了那么久,最后这对悲情的母子终于以这种方式骨肉相融,真是再也没有什么能分开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