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第41集

太上感應篇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第41集

2023-12-31    07'03''

主播: 慧來學習平台

226 3

介绍:
太上感應篇 「不彰人短 不炫己長」第41集 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聽到別人的缺點,就像聽到父母親的名字,耳朵可以聽,嘴巴不能講。然而嘴巴固然不可說人短處,如能使耳朵不願聽別人短處,那就更好了。大概來說,凡人誰沒缺點,如果張揚就不免傳播,會降低他人聲望,更會使他操守墮落,這種罪過應歸罪誰呢?如果不是肆無忌憚的小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故事1: 春秋時代的楚莊王,有一天晚上邀宴群臣,宴會當中蠟燭突然熄滅,有位臣子喝醉了,就趁機拉了莊王愛妾的衣服,莊王愛妾就把他帽帶拉斷,並向莊王告狀。楚莊王說:「我賜宴群臣喝酒,就是希望他們都能喝得盡興,現在有人喝醉犯了點過失,如果要我以懲罰來顯示婦人節操,我絕不會這樣做」。於是莊王就命令左右侍者不準點火,並且傳令:「今天與寡人飲宴,若不扯斷帽帶,就表示沒有盡興」。於是群臣都扯斷帽帶,盡情歡樂而散。後來楚莊王與晉國作戰,正當戰況危急,看到有一個人奮勇作戰,對方將領因而撤退,解除了莊王危機,莊王一問之下,才知這位勇士就是那天晚宴被愛妾扯斷帽帶的臣子蔣雄。 故事2: 宋朝的歐陽修,善於作文章,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文學家,可是每當對待客人時,大多談朝廷政事,而不談及文章。而蔡襄則是精通政事,但他每當對待來客,大多談論文章,而不談及政事。兩位都善於韜光養晦,不會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長處,所以最後都享有盛名,而且都有極顯貴的地位。 故事3: 唐朝高宗永淳年間,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等四人,都因文章好而享有盛名,人們都希望他們將來都很顯貴。當時裴行儉(唐代名將,精通兵法、草書及隸lì書,兼通陰陽曆lì數,精於面相之學)見到以後卻說:「讀書人想要有遠大的成就,首先要看他的氣度和才識,而後才看文章。王勃等人文章雖好,卻是浮躁、淺薄,沒有深厚涵養,這不是享有爵祿的才氣。楊炯個性稍微沉靜,如果能夠善終,已是萬幸」。後來果然如他所說。盧照鄰、王勃、駱賓王三個人都是早死,只有楊炯活得比較久些。 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才能不如學術,氣節不如德量,文章不如行誼(品行道義)。古人早已明白告知這個道理,所以炫耀自己的長處,是君子所不為。尤其現代人,常把「值得驕傲」掛在嘴邊,大家聽了也都習以為常,並不認為是錯。須知「滿招損,謙受益」,惟有謙虛的人,才能真正享有福報。 自己的長處,就應像善於經營的商人,能將錢財深藏不露最好;如果露出來,那就會危險。一個人一生要培養其長處,必要在韜tāo光養晦的涵養上下功夫,這樣日新又新,然後才可成就真正的德行。老子說:「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們的外表看起來,像是愚笨的樣子)」。子思在《中庸》中說:「君子的為人之道,表面上文采不露,德行日久自能彰顯出來」。這些聖賢訓誨,已是如此清楚明示,我們每個人當要認真地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