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寿千岁 作者:汤世杰     改编:左旗 朗诵:红殷桃

纸寿千岁 作者:汤世杰 改编:左旗 朗诵:红殷桃

2017-01-22    04'58''

主播: 红殷桃

135 9

介绍:
某日 闲坐家中,信手翻开《娑罗馆清言》,读到“修净土者,自净其心,方寸居然莲界;学坐禅者,达禅之理,大地尽作蒲团。”抬头望着窗外浅灰的天空,忽然 就萌生了 习字的心思。   几十年荒疏,一时兴起,连用什么笔什么纸,都没了主意。请教朋友,得到的答复是:要写就用宣纸,会别有一种感觉。我细问究竟,朋友说:你试试 就知道了。   买回宣纸,在桌案上铺开,提起笔,人 却愣住了。心想 这只是一张纸吗?凝视中,菲薄的纸页 恍如一片雪原,纯净素雅,莽莽然直抵远方;再看,又像夜阑人静,从窗外透进的一方月光,古意幽深。我这一笔下去,将会留下什么呢?是污浊不堪的涂鸦,还是鹤行雪地的爪印?这么想着,手腕悬在半空,竟久久没敢落下。   据史书记载,宣纸 最早产于安徽泾县,迄今 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采用当地青檀树皮和稻草作为原料,一张宣纸 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历时年余 方可制成。“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传统的宣纸 不仅质地绵韧、润墨清晰,而且不蛀不腐、久藏不坏 ,被世人誉为“千年寿纸”。   按照洇墨的程度,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最强,容易产生丰富的墨晕,常用于书法和写意山水;熟宣则质地较硬,适宜工笔绘画。千百年来,无论经典史籍,还是文学艺术,以宣纸承载的中华文明,可谓浩如烟海、灿若星河。   铺下一张宣纸,再宽的书房也浅了,再大的书案也窄了。 这世上,谁能奢侈到 在月光里泼墨,在大漠上挥毫?纸寿千岁,人仅百年。面对宣纸,我们应该 心怀敬畏。一张宣纸,不只是出自工匠手中的“物”,更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树皮、秸秆 经过层层磨练,转世的精魂。   纸上空空如也,却又气象万千。书法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人合一。艺术与自然的隔断一旦拆除,接续成一派通透,就会月朗星稀、清风自来。再习字,浅浅的书房深了,小小的书案大了,世界涌到跟前,盯着你的 一笔 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