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三位巨人(致敬霍金、李敖与洛夫)

纪念三位巨人(致敬霍金、李敖与洛夫)

2018-03-20    22'55''

主播: 读书坊

253 7

介绍:
最近,天空又多了三颗闪亮的星星,因为地上接连倒下了三位巨人。那个在记忆中神奇般存在的霍金走了,狂人作家李敖于昨日离世,今晨听闻诗人洛夫也升上了星空。 1、霍金 3月14日,有一颗巨星飞回了夜空,他是史蒂芬·霍金,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留给我们的,是对宇宙无止境的好奇和追求。 It would not be much of a universe if it wasn’t home to the people you love. 正是因为你爱的人住在这里,宇宙才有了意义。 —— 霍金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如果人类不再仰望星空,世界将会怎样? 1942年1月8日,霍金在英国牛津出生。他的父亲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曾任教于牛津大学。霍金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随后转入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21岁那年,霍金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医生说,他只有两年时间。尽管身体逐渐瘫痪,不能行动言语,他依然坚持了55年,他曾说:“我不害怕死亡,但我并不急于死亡。我有这么多我想要做的。” 1962年,霍金遇见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简,不久他被确诊患病。也许在爱情面前,疾病也失去力量。确诊2年后,他们结婚。霍金说,这婚约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有了新的动力。 年轻时的霍金是个帅气的英国绅士,爱讲冷笑话,爱和科学家打赌,即使坐着轮椅也要跳舞。面对死亡,作为科学家的霍金冷静而无畏:“我认为大脑是一台 当组件 失效时停止工作的计算机。坏掉的计算机没有天堂或来世——这只是那些害怕死亡的人的童话故事。” 天堂是成年人的童话。我们心底,还是幻想着,在一个没有衰老和死亡的地方,霍金和爱因斯坦坐在一起——谈论宇宙的奥秘。 接下来您要听到的是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 的诗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想朗读诗作,以此纪念霍金――这个多年来给我们精神支撑的巨人。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 狄兰·托马斯 [英]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眩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2、李敖 2018年3月18日北京时间10时59分,作家李敖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李敖这一生,著作等身、快意恩仇、嬉笑怒骂,引发诸多争议。他曾这样评价自己: 一往直前、二入牢狱、三头六臂、四面树敌、 五花八门、六亲不认、七步成章、八面威风。 然而,这样的一个李敖在查出脑瘤后,给他的家人、朋友和敌人写了一封公开信,与所有人一一道别。 接下来,敬请倾听李敖公的开信――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你们好,我是李敖,今年83岁。年初,我被查出来罹患脑瘤,现在刚做完放射性治疗。现在每天要吃六粒类固醇,所以身体里面 变得像一个战场,最近又感染二次 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狱离我并不远了。 我这一生当中,骂过很多人,伤过很多人;仇敌无数,朋友不多。医生告诉我:你最多还能活三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 我就想,在这最后的时间里,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编41-85本的目标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再见一面 做个告别,你们可以理解成 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对于来宾,我会对你说实话;我也想你能对我讲真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或许我们之前有很多残酷的斗争,但或许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能让我们都不留遗憾。不留遗憾,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也是我对你的期盼。 对于来宾,不管你们身在哪里,我都会给你们手写一封邀请信。邀请你来台北,来我书房,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会带你去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纪念,另一方面也满足我的一点私心: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在信中,李敖希望能放下过去的恩怨与执念,与世界达成和解,“不留遗憾”地迎接死亡。 李敖曾说:要想佩服谁,我就照镜子。看到的时候我大笑,直笑到流泪。狂言背后有多少硬汉血泪呢,我不知道他在自传里曾说:理想的死法是死在十七岁情人的大腿上,也曾说,人生死相众多,终究是无法奏雅。 3、洛夫 台湾诗人洛夫先生 今日凌晨3:21逝世,享年91岁。 洛夫(1928—2018),原名莫运瑞、莫洛夫,笔名野叟,世界华语诗坛泰斗。1999年,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又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洛夫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著有诗集《时间之伤》《灵河》《魔歌》等。 因为风的缘故 作者 / 洛夫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这首写给爱人的诗《因为风的缘故》,诗人洛夫回忆:“这首诗写于1981年,是写给我太太的。在我生日的前两天,太太向我提出要求:‘如果你再不给我一首诗的话,我就不给你过生日了。’我想啊,过不过生日倒无所谓,但是这妻债不能欠......” 以整生的爱 / 点燃一盏灯 有天,大家为洛夫夫妇饯行,用膳后,适逢外面落雨,夫人琼芳用一把大伞替爱人挡雨,而自己的半个身子却淋在雨中。这对相濡以沫的眷侣,在半个多世纪倾注一腔爱意,燃起那盏灯火。明知风会吹来,还是会尽力燃烧。 众荷喧哗 / 而你是挨我最最温婉的一朵 洛夫的情语,如一封永读不厌的书信,里面藏着对妻子的俏皮承诺,还有对琐碎日常的欢喜。“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迟暮之年的老人,示爱不再炽烈,缓缓镌刻在脑海里的,唯有为自己准备换季裳衣的妻子,这幅画面,温馨如饴,清远绵长。 过日子并不是靠着最初的激情,而是在生活中那些细密的点滴。只求相守,为对方做力所能及之事……时代的洪流推着人们往前行,诗人在晚年,心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四十岁以前,我很向往李白的儒侠精神,杜甫的宇宙性的孤独感,李贺反抗庸俗文化的风骨,但到了晚年,我却转而欣赏王维恬淡隐退的心境。 天空如你 / 覆我以一件云制的敛衣 有时,悲哀就在于随时可能熄灭的火,在风的面前,我们无处可遁,这是人生无法逃避的最终命题。耄耋之年的洛夫,不拘小节却深情款款。“顺便请烟囱 /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对妻子的示爱,虽说潦草却从未缺席。因为他们认清了时间的不可抗拒性,当风吹来时,也多了几分坦然,接受那些被吹散的云朵,化为敛衣…… “ 朝如青丝暮成雪,发啊! 我被强迫向一面镜子走近 试图抺平时间的满脸皱纹 而我镜子外面的狼 正想偷袭我镜子里面的狈。 ——《漂木》 注:朗读内容节选自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根据情感表达略作改动。感谢您的倾听与关注,期盼获得您的喜爱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