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仪式感的爱情,不会长久;没有仪式感的生活,索然无味

没有仪式感的爱情,不会长久;没有仪式感的生活,索然无味

2017-07-06    18'12''

主播: 伯特兰.元秋

271 4

介绍:
没有仪式感的爱情,不会长久;没有仪式感的生活,索然无味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喝牛奶时,你特意替我擦掉嘴边的白泡沫,是仪式。   出门时,你特意把我的领带给调整好,是仪式。   走路时,你特意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是仪式。   逛街时,你特意记得我喜欢的衣服买来送给我,是仪式。   别人生日你切蛋糕下去的第一刀是仪式,拆掉新书的塑料包装也是仪式。   其实仪式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   仪式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 1.爱情里的仪式感 有位有名的婚礼主持人说:“我一直主张婚礼要有仪式感,展现出我们对于内心情感的尊重。” 爱情里的仪式感是什么?是你在这场感情里投入的心思、精力和努力的表现形式。 我们总是想,为什么现在的感情那么不可靠?为什么人心说变就变?是因为我们为爱情付出的越来越少,爱情的成本越来越低,人类的本性偏偏 是付出越少越容易不珍惜,于是我们并没有把一场不劳而获的感情当一回事儿。 男孩子看上一个姑娘,直接问,你愿意当我女朋友吗?姑娘摇摇头。男孩子马上转移了目标,心里想,真TMD不知好歹,爷有的是女人爱。也许就 这样错过一个好姑娘。 过节日姑娘想要一份礼物,男孩子说,不就是个破节么?至于这么在意么?太矫情了!也许你的姑娘从此就心凉了。 第一次见父母,空着手就去了,姑娘稍微不高兴,男孩子说,就你们家过场多,我们家从来不讲究这些。也许她父母觉得你没礼貌就不同意你们好了。 好好的一个求婚仪式,男孩子直愣愣站在那里说,嫁给我?众人起哄要跪下,男孩子直接怒了,仿佛能求婚已经不错了,再屈膝就是践踏了他的自尊心。也许准老婆就没了。 结婚纪念日,老婆想吃顿烛光晚餐,红酒配牛排。老公说,你都孩子他妈了还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也许你们的感情就越来越淡了。 我们总是在赶着谈恋爱,赶着结婚,赶着生孩子,赶着人生的进度,却不愿意停下来花一点心思好好经营一段感情。我们总是找了无数借口,“ 懒得”“忙”“累”,我们不去重视对方的感受,不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肯花心思准备,我们将这些需要用心的仪式统统斥责为形式主义,将需要经营的爱情像累赘一样扔掉,我们想坐享其成一段不需要任何付出的爱情。 可我们能回忆起来的美好记忆,几乎都跟仪式有关,告白的那天,你们两个人的紧张和喜悦;过生日的时候,一起办的生日宴;他送你第一份礼物,你拆开的时候激动的心情;他让你父亲将你交给他时候他认真的表情,和你内心的的幸福…… 原来,我们需要通过仪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原来,我们需要通过仪式,来确定对方爱着,彼此都需要这样的安全感。而仪式中前所未有过的高度投入和情感体验,会为我们留下一段段有关爱的甜蜜记忆。 有人要跳出来说,你说的都不是真爱,真爱是不需要仪式,对方都懂。 没人不想当被爱情砸晕的幸运儿,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获得爱的肯定和甜蜜,如若你内心有丰盈的爱,你却从未表达出来过,你的爱人又凭借什么能感受到你的爱呢?爱情不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了的,再相爱的人在这个善变的世界也需要不断肯定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不要自私地忽略爱人的需求,冠以TA不能理解就是不懂事的罪状。 有一句话叫“不愿意给你花钱的人不爱你”,同样要知道的是,不愿意为你花心思的人,也没多少爱。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为了喜欢的人怎样折腾都不会累,不爱才会怕麻烦。 认识一个男孩子,结婚五六年了,每次出差,都会给老婆带礼物。去香港开会免税店买了一瓶老婆常用的乳液,去三亚出差打包了一箱老婆爱吃的芒果。表面看是他带礼物这样的仪式,实则是他走到处处都想着她,而老婆们往往想要的就是这份牵挂。 身边有一个女孩子,谈恋爱三年,结婚四年。她老公每一年的生日礼物都是我陪着挑选。每次情人节她也会准备好礼物,我说情人节他送你吗? 她说,他送不送我我都要送他,这是我的心意。结婚以后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她早早就会问我,有没有新开的西餐馆?环境好不好?老公回报她的是,每一年情人节、过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重要日子,再忙他都要抽空和她一起度过。 还有一个男孩子,每次带老婆出去旅游都当作蜜月,定的房间全是有情调的蜜月房,甚至会有露天浴缸。每天回家后他会给老婆一个拥抱,他说,天天说爱她我做不到,但是每天给她一个拥抱她就能天天都感受到爱。他给了足够的爱的表达,让她对他们的爱有绝对信心。 瞧,身边这些深爱着对方的人,一点都不嫌麻烦。 喜欢一个姑娘不要嘴上说,多喝水多穿衣下雨天带伞都是屁话,赶紧行动追起来,该接送的接送,该买礼物的买礼物,该陪着看病的陪着看病,该表白的表白,需要追和表白的仪式,姑娘才能清楚的知道你是真的喜欢她。 过节是双方表达情感的最好时机,姑娘不需要一份让你花掉一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的礼物,只需要你花费一些小心思细心挑选出一份小礼物,“送礼物”这样的仪式能让她更真切感受到你的真心。 给对方父母买点礼物,是人情世故,也是自己的尊重和孝敬老人的表现。“见面礼”让别人感受到重视,而有礼貌的人更容易让对方父母接纳。 老夫老妻更需要沟通和惊喜,即使为人父为人母也有享受浪漫和过两人世界的权利,看电影、烛光晚餐或是两个人的旅行,都像是给对方确定,我还愿意跟你继续走下去。 我们明明能做好的事就不要将就,爱情没有将就。 平淡而繁忙的生活总会疲倦,总会厌烦,总会觉得被忽略,每一个仪式感需求的背后,都藏着一颗不安的心,想要的不过是一份爱的表达。 我们过节、求婚、拍婚纱照、筹备婚礼、过纪念日,全部都是我们给爱情的一个又一个肯定的仪式,而我们在这一个又一个的仪式里,能感受到还在被对方所爱,这一个又一个的仪式,让我们更真切踏实地幸福,这一个又一个的仪式,让我们觉得为了彼此再累也甘愿,爱情里的仪式感是定心丸,是保鲜剂,是感情调味剂,是缓除生活疲劳贴。 不需要太贵重的礼品,不需要太豪华的阵容,不需要太隆重的现场布置,不需要全世界见证,爱情的仪式感,也许只是早晨临出门前给他的一个吻,也许只是生日为他布置的一个房间,也许只是他失忆时唱给他听的一首歌,也许只是她台上表演完你送上的一束百合,也许只是她许久前看中的一个小物品,也许只是带她吃一顿大餐,独一无二专属的用心,就收获自然天成的感动。我们不需要“天天都是情人节”,只需要在绵长的生活里,你偶尔为我用点心。 2.生活里的仪式感。 一个牛津大学毕业的著名学者说过他上学的事情:在他上高中的时候,父亲每次接他、送他的前一天,都会认真去洗一次车,而且要洗得非常干净。父亲的洗车让他觉得上学有了仪式感,也特别用心。   在我家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家人吃饭必须围着桌子一起吃饭,不能看电视,不能一个个东奔西跑。   母亲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食物我们应该怀有敬畏心理,人家老外吃饭前还要祷告,家的意思不就是一家人常常在一起吃饭么!   家里不管是哪个人过生日,父母必将准备丰盛的菜肴,一家人都要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像是参加一个重大的仪式。   母亲还有一个歪理:连吃饭都不能好好聚在一起的家庭,走不远。   于是我开始观察了几个街坊邻居,居然还真的是母亲说的那样。就拿我家的邻居来说吧,妇女做完饭就会端着饭跑到外面去和别人聊天,子女端着饭边看电视边吃,丈夫端着饭坐在门口台阶上。   果然,没几日妇女就和别的男人跑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于是野男人和家里的男人引发了战争,女儿写信给母亲要断绝母女关系。   从此这个家庭一地鸡毛,狼狈不堪,争吵的响声常常传到我家里。   一家人一起认真吃饭,这是我们家里的仪式感,每当我想家的时候,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饭的场景。 “你厌倦了生活中的格调,就是厌倦了生活。”   我们成长、我们毕业、我们离开,我们需要一个个的仪式来对过去的自己告别,然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一切繁杂里才能照见简单,一切世俗中才能照见脱俗,一切喧闹中才能照见宁静。在如今缺乏仪式感的国度里,我们会失去很多觉察的机会。   不敬天地,不敬鬼神,觉察自然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仪式感之所以重要,是通过不断暗示自己,强化精神,能够让我们继续坚持枯燥的生活,在遇到变故或者彷徨无助的时候,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