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之二)

西行记(之二)

2018-01-27    10'17''

主播: 微笑人生😳

74 1

介绍:
《西行记》二 作者 周军 信里是孩子们用童稚和率真写下的感谢话语,不多却是真情。自认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过着淡如池水的生活,能打动我们的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可能是一句话、一碗饭或者一件冷天的衣! 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字并不美丽,七零八落却瞬间直入我心灵的柔软,一池涟漪泛上双眼! 想来,人生爱必有所附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美丽!如果将爱深锁、埋藏,人生必是晦暗、迷茫、自私、消亡。 我捐献的一点小事附寄了我的爱,可是和马维帅老校长比不值一提。私心里想如果某一个孩子能感受到一点点爱或是一点点温暖,我便心满意足。 92年春天,陕北的山沟沟里也吹进了改革的风,原来的生产队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纷纷解体。承包到户带来了生产的积极性,一大批人从固定在原地的劳动模式中抽身出来,投入到“闯世界”的大军当中,去谋求更先进的生产方法和更多的薪酬。   可是一些反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原来在生产队里挣高公分,相对地位崇高而且不那么劳累的乡、村老师们骚动起来。干的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工作,挣的钱却不如原来的被他们瞧不起的“泥腿子”,甚至不及他们的一半。严重的知(识)、体(力劳动)倒挂,导致老师们纷纷转行、外迁,再加上一部分孩子被父母带去城里借读,学校的“教”和“学”都成了真空。这在贫困地区显现的更为严重,学苗流失、师资不足,很多学校只能今年开一、三年级,明年开二、四年级。很多孩子因此耽误了连续读书的机会,在中间休学的这一年,或是给父母打下手务农或是成为羊倌,再想上学时已经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当时身为周家硷镇惠家砭村大队书记的马维帅老人,心疼孩子们小小的年纪便辍学,也深深知道没有知识的危害(他自己在一次村干部选拔进入乡里工作的考试中,就是因为识字少不能独自完成汇报稿而被淘汰,和他同样身份的人都因为念了三四年书成了吃“皇粮”的干部)。他辞去了支书的工作,用自己的全部家产5口窑洞抵押了一些贷款,接管了学校。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以后的孩子都能识文断字,走出这条山沟。 教室破败了,他就把学校搬到自家的窑洞;没有课桌,他就毁了家里的饭桌和条凳;没有黑板,他就在水泥板上刷涂米浆调锅底灰;孩子们没人接送,他就让孩子们成年住在家里;开饭时,他要看着孩子们吃好了蹦跳着出去了,才随便的捡起一副碗筷,把剩下的汤汤水水“划喽”进自己空空的肚子;夜里,孩子们睡下了,他还要一个个检查被子是否盖好、窗是否关紧,再拖着疲惫的身子下到河沟里去洗干净孩子们换下来的衣裤。 26年后,当他的私立学校从10个孩子发展到320个孩子时;学苗来自周边的14个乡镇并加入了外省市的学生时;当山沟里的农民衷心的感谢他避免了孩子的失学问题时;当他的第一批学生感动他的初心回校当义工时;当他在被评为中国好人的现场会时。 主持人问他:“你不累吗?” 他说:“累” 主持人问:“哪是什么支撑你一直坚持” 他说:“是孩子们的眼神,看到他们企盼的眼睛,我又忘了!” 大爱无言,下自成蹊! (未完待续)
上一期: 西行记 (之一)
下一期: 心中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