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学毕业:“谁的青春不迷茫”

写在大学毕业:“谁的青春不迷茫”

2017-04-28    24'29''

主播: 叶热猫

96 4

介绍:
大学即将毕业,我在网上不断看大叔们聊我的青春。 大叔们都嗓门很小,眼袋很大。 因为从小开始我看大人的时候就不觉得大人回答问题需要思考,或许日后在我发现大人们的确不思考的时候就不应该那么惊讶。但是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小时候我觉得大人就像一台计算机,你给他一个输入,他就会有一定风格地给你一个确定的输出,这个输出就像计算机一样,是不容置疑的,也没有想到可以质疑。 小时候我没有去想大人们是不是都是一样的,或者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没有意识到另外一种可能性。在我眼里,大人们吵架总是就事论事,但是一谈到孩子的问题,他们永远是同一条阵线的。这种惊人的同一性,让我甚至连质疑它的出发点都没有。 长大了之后我才发现,大人们也都是不一样的,大人们的价值观也是东拼西凑。我们的父母就像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人,它们也曾经是孩子。 这里我又想多嘴提一句,最近我和很多人聊天,看很多人的谈话节目,我发现我所喜欢的人格,往往都有一个家庭共性,就是家长不管,思想散漫,而且鼓励读书,鼓励学习知识。 我觉得这样真好,我觉得对我来说,我真正认识我的父亲,是小学一次吃中饭的时候。我的妈妈以前在我的小学当老师,我的午饭就和妈妈一起吃,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吃,但是那一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可能是妈妈忙,朋友不在也有可能是妈妈爸爸吵架了,那一天,我和爸爸吃中饭。爸爸当时在离我小学不远的一个单位上班。 见我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爸爸身上的那种匆忙。那是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在我的印象里,我的父亲永远有条不紊,从我记事开始除了偶尔打翻一小茶匙的汤水之外,从来没有犯过不刻意的错误。那天,我突然感觉,爸爸工作繁忙,我好像成了一个小小的负担。 我一点也不觉得沮丧,相反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渴望了解父母的人格,我渴望看到父母的生活。 那天父亲带我去他平时常吃的一家中式快餐店。我记得清楚那家店的氛围。 那是一家典型的中式快餐店,现在这种店好像已经都没有了,所有的快餐店都已经变成了明晃晃的白墙壁白地板,地板因为拖的漫不经心反而显得油腻不好走。反而显得脏。但是以前的中式快餐店就是暗的。昏暗的,不光是视觉上的暗,是整体感觉上的暗。顾客暗,墙壁是什么样的我完全没有印象,因为这个环境暗的我只想低头悄悄观察四周,所以我记得那脏兮兮的地板,是中国老建筑里标志性的红绿相套夹杂着白点点的多边形地砖。不少地方已经破裂,但是却显得平整。 托盘是不锈钢的老式托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其实很促进食欲。 餐厅里弥漫着嘈杂的说话声音,来往的人对于一个小学生的出现表现出一种看见外国人一般的不安全感。当时我突然感觉,这个地方,好像对于这群人来说很特殊,对于爸爸也很特殊,而我是一个入侵者,或者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好奇的观察者。 然而我还是一个入侵者,我就感觉我好像看到了全世界家长的秘密的集合。我感到我看到了所有作为孩子时,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好奇的东西,的一个集合。就全都藏在这个小小的快餐食堂里。藏在每一个暗暗的角落里。 我记得我点了鸡腿,大排和某一个不起眼的青菜。 和爸爸在一起总是可以吃鸡腿,这是小时候潜意识里对父亲的印象。 和爸爸在一起可以吃鸡腿,和妈妈在一起可以吃冰淇淋。 我可以感觉到父亲的局促,也有可能他只是需要早些离开,但是我还是可以感受到他因为被我看到了他的生活的这一面,而感到些许有些不安,或者仅仅是不习惯。 另外一次,是我和爸爸去菜场买菜之前,买了一个氢气球夹在车后座,买完菜打开车斗,气球就飞了,这好像是父亲犯的另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所以我才印象深刻,又或许我只是很喜欢那个气球罢了。 我感觉我想说的是,我越来越觉得人的平等,而平等就意味着一种卑微。 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的行为真切的在影响着自己的未来。当我从学校的保护罩里走出来之后,我回头看见的是一条不知被谁开凿出来的深海山洞里的小河流。尽管我的小船磕磕碰碰,却总是可以顺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但是当我从这个小山洞里划出来,我突然觉得我不知道要如何自处,我觉得我没有方向,对于突如其来的巨大自由,我受宠若惊。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这和这个社会甚至和教育体制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大学老师教的不好,我觉得学生思考不够。但是哪个年代不是呢。 所以我最近看很多老先生,中年人剖析年轻人的心理。 我看到很多不恰当的分析,说年轻人就是喜欢浮躁的东西,就是喜欢玄幻电视剧,和言情剧。我也看到很多让我宽心慰藉的说法,说谁的青春都迷茫。他们当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先找一口饭吃,然后做自己爱做的事,是这些人给出的一致答案。 我觉得我可以看到心里的胆怯,我担心自己运用不好这些自由,但是现在支撑我前行的仅仅是我对于不作为的人生的巨大恐惧。 我不知道我在大学里,或者在高中,初中,对我的人格的修补工作做的究竟算不算是完善。我觉得好像不算是,我相对来说是一个脆弱的人。我会因为高中群里的人因为我在群里发布我的播客提出抗议而感到沮丧,但是我也会因为随之而来其他人的热情鼓励和赞扬而重新燃起对人性的信任。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面写的第一段话,我觉得总是可以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说明一些玄乎的道理。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之所以荒唐不是因为它坏,也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因为这两个最字。 我心里有许多朦朦胧胧的疑惑和问题,但是如果我对自己诚实的话,我觉得我心里很多对于社会的思考全都来自于未来的不安定。 担心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担心自己懒惰,担心自己吃不了苦,担心走进一条死胡同。 我没有解决方案。我只是在阐述问题。对于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插着腰指指点点,但是对于外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有谁可以完全说自己又没有责任呢。这我也不知道。 我不喜欢我所收到的大学教育,但是这也不妨碍我因为我有这段经历而感到自豪。回头看看五年前那个满头杂毛不敢出门剪头发的十八岁年轻人,我会不屑于和他说话。因为我觉得生活要交给你的还有很多东西。 那时的我,对世界并没有好奇心,仅仅是一门心思的沿着轨道往前走。 直接打击我的,是美国开放的环境。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是一个如此内向的人。就像所有内向的人,我尝试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慢热的人。我告诉自己,只要你认识我了,你就会喜欢我的。你要理解我,你得先爱上我。 但是这没有什么用,我还是不懂为什么大家不喜欢我,我变的抑郁,变的焦虑,变的更加不爱和人相处,但是与此同时我又很渴望和别人交流,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始,所以我拒绝尝试。就这么憋着。 有了这段经历之后,我才懂得了,其实我一直也没有问题。 但是一直也没有问题,不代表我没有错。 我的表现是对的,但是动机出错了。 美国的文化是开放的,但是它的内核是个人。之所以人们觉得美国人开放,不是因为他们开朗,是因为一个内向的人可以释放自己内向的天性,他拥有这种自由,就像一个开朗的人可以在大街上可以和陌生的中国游客说:“泥嚎!”。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向,但是我错误的理解了我想要融入的文化。 现在,在我理解了这些之后。其实它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具体影响,我在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之前,我就是一个内向而慢热的人,我现在还是。 所以在很多人说你那么讨厌你的大学,你是不是就什么也没有学成,你找不到工作就是白读了大学,我总是相信,世界上的规则虽然不公平,但是社会不是要和你对着干的。它没有理由这样做,我总是相信我一直在塑造我这个人,我不在乎任何具体的学科知识,我只在乎我对于一切事物的理解能力。而我觉得我学到了这个。不光是通过学校,还通过每一个环境。每一个环境本身都没有它的意见,它只能不主动的给你造成相应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出国留学是我做的很好的决定,因为尽管我在国内的大学可能也会获得另一种影响,因为这是我能为自己创造的和我的生活环境最不同的环境,它给我造成了最大的挑战。这个很好,这是一段我很珍惜的经历,尽管在这之中我有很多挣扎。 从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就觉得,学科的知识让我觉得很没有意思。因为我觉得只要我拥有了足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可以上网查到我需要的公式,然后按照逻辑拼凑,最后答案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我很讨厌现在的科学学习变成了对于某种巧妙运算方法的推崇,五个定理或者公式放在一起,只有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知识的追求,变成了一种抖机灵的比赛。 计算机也是一样,人工智能也是一样。我对他们没有激情,因为我一点也不为计算机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而感到惊奇或者崇敬。计算机,科技发展的确创造了很多规模很大的东西,但是规模当然会越来越大,一切事物都会往这个方向发展,而这并不神奇。(字数不够了,用听的吧,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号:丁铭杂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