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志》50 一生功业:能吏和文豪

《斑斓志》50 一生功业:能吏和文豪

2023-04-06    06'06''

主播: 晨读者

285 0

介绍:
苏东坡多能、多趣,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有非凡的展现和表达。纵观之后,我们会得出“能吏”和“文豪”这两大结论。实际上只要是文章大家,其周密和创造无论用到哪里都会功效卓著。作为一位文臣,他的策略与筹划功夫固然深厚,但解决具体实务的能力也令人叹服;将这两个方面集于一身者,更是罕见。一个诗文家甚至精于武事,能够在边陲用兵防务,兴办水军,在许多重要的民生工程方面都有重要贡献。记载中他在密州为太守,曾亲率武装成功剿匪;在杭州身穿将服统领兵士,威风凛凛;在边塞定州虽然只有短短八个月,即把涣散松懈的军备整顿得有声有色。“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名作表达了诗人的豪志,实际上只要一有机会,这种豪志就会化为壮举。 历史没有留给苏东坡那样的机会,没有像辛弃疾那样,真的冲上战场与敌搏杀。但是从他仅有的几次武装尝试和关于安边备军的奏折中,完全可以看到一位胸中自有千军万马的安邦之才。除了长于武事谋划,他对经济事务也表现出高明的运作能力,如在杭州太守任上,为了免除民众饥荒,曾抓住机会策划屯粮发放,从而避免了一场危机。他在一些政务细节上极为专注和务实,完全没有粗枝大叶的作风。在颍州,他反对耗费巨量财力物力的水利工程,在奏章里详细分析地势水情;而其他一些力主实施的官员只不过骑着高头大马巡视一番即做决定。这在他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知道一旦动工就将耗去无数血汗,亲自率人探究,在水道区间每隔二十五步立一竿,竟然立下了近六千根竹竿,把上下游落差考察得一清二楚,然后重新规划。他作为一方官吏,如此缜密和用心,让人想起一篇大文章的条理和构思:一丝不苟,字字落实。 历史上做大事者,常常需要一位真正的书生,气度、信心、行动力,都源自对客观世界知之深度,源自对人类全部文明的吸纳和蓄养。这里我们再次想起了孟子的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了这种气概,才可以从容无畏地行动。 苏东坡离开了高高在上的朝廷,就有了更多实践和证明的机会。有人会认为凭其文名之大,历史记录中一定更能彰显政绩及其他,正反两个方面都会得到充分传扬。经验中类似人物固然容易被理想化,在口耳相传和文字记载中得到强化,但一切仍要尊重基本事实,要确凿存证,不能虚构。人们已经习惯于在道德及其他方面制造“圣人”,但无论如何还须据实认定。苏东坡被后人一再提起的徐州抗洪及其他,都实有所据,绝非虚构。中国历史上首座官办医院是苏东坡在杭州所创,在徐州他率人开发煤矿,并兴办炼铁业。他的《石炭并引》中写道:“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㗨ǎi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此诗将煤炭燃烧时的情状写得清楚,指出它和一般柴火不同,即便“投泥泼水”都不能止息,而且越发地焕发光亮,被视为奇观;用它冶炼的长刀该是多么锋利,“要斩长鲸为万段”。这里不能不再次提到他在开封府任推官时,面对极为复杂、多有牵涉的棘手案件,竟获“神断”之誉,被赞为“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东坡先生墓志铭》)。戏曲中常常说到的“包公风采”,在这里让我们见到。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宋史·苏轼传》)这是正史对苏东坡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