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回到二十世纪末:东北文艺复兴里的青春叙事(补档)

05. 回到二十世纪末:东北文艺复兴里的青春叙事(补档)

2020-09-28    66'23''

主播: 聊天记录编辑室

284 2

介绍:
用地域来归纳一系列的文学、影视作品常常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但近年来崛起的“东北文艺复兴”却给一系列与东北相关的内容创作打上了同一个烙印。不仅仅是文学,“东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影视剧的喜爱,我们越来越经常在综艺节目中听到东北口音,越来越经常看到发生在茫茫大雪里的悬疑故事。“东北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已经被谈论过无数次的话题,是否还有新的视角可以挖掘? 这一期节目我们想从前段时间的热播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开始,聊一聊东北故事的“青春视角”。作为读者与观众,我们很难断定东北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青春视角”到底是巧合还是必然。尽管无法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但我们在这期节目里仍然试图探讨:作家青少年经历在其作品中的呈现、青春记忆的不确定性与东北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以及东北文学如何打破了大家对于这个地域的浪漫化想象。 【本期主播】阿喜、阿栩、Clee 【本期嘉宾】阿羊 微博:@聊天记录编辑室 第一部分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和越来越流行的东北元素 【01:08-10:35】 【01:08-07:10】《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的东北元素:寒冷、撸串及东北饮食文化 【07:11-10:35】对于什么是“标准的”东北话的探讨 第二部分 下岗潮与东北文学中的青春视角 【10:36-28:51】 【10:36-12:10】东北下岗潮对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 【12:11-15:19】双雪涛笔下的艳粉街:现实中的铁西区和文学中的虚构场域 【15:20-20:33】东北文学与伤痕文学的对比:青春视角为何在讨论东北文学时不可忽视、反思性在两类文学中的不同呈现方式 【20:34-21:50】艳粉街与苏童笔下的香椿树街的对比:地域元素和时代元素 【21:51-28:51】天才少年的落幕:东北文学中的青少年视角给压抑的故事带来了希望还是更深的失落 第三部分 想象中的东北: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对于同一地域的不同塑造 【28:52-01:05:24】 【28:52-34:35】灰色的“铁西区”:东北下岗潮和南方下岗潮对工人群体带来的影响差异 【34:36-37:42】东北文学中的“读书无用论”是一种文学化的悲观想象吗:东北的九千班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的高考氛围 【37:43-42:10】东北影视作品对于东北的浪漫化塑造 【42:11-50:23】东北下岗潮的现实和东北文学如何打破浪漫化的想象:下岗潮与时代的转型,东北的“资源诅咒” 【50:24-56:03】东北文学中的“魔幻现实”:虚构的记忆与真实的记忆如何在故事中纵横交错 【56:04-59:14】东北作家转型的必然性 【59:15-01:05:24】滋生“罪恶”的土壤:东北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悬疑元素 本期播客主要提及作品 田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2020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2016 双雪涛,《飞行家》,2017 双雪涛,《猎人》,2019 双雪涛,《聋哑时代》,2020 班宇,《冬泳》,2018 班宇,《逍遥游》,2020 郑执,《生吞》,2017 郑执,《仙症》,“匿名作家计划”参赛作品 苏童,《香椿树街故事》,2008 【节目音乐】 片头曲:《我们的1999》,庄达菲 片尾曲:《火车快开》,二手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