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对话小娟&山谷里的居民【下】生命之光

103 对话小娟&山谷里的居民【下】生命之光

2024-03-03    133'56''

主播: 正在发声

505 4

介绍:
主播:小玲 麒羽 嘉宾:小娟 小强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摄影:山谷居民 文案:叶风 2015年6月5号的晚上,台北小巨蛋,“再唱一段思想起——民歌40”演唱会的第一场,陈明韶在跟苏来合唱完《浮云游子》后,介绍“北京来的团体”,“小娟以及山谷里的居民”出场。接着,她们合唱了《风告诉我》与《下雨天的周末》,前者间奏时,陈明韶说: “各位亲爱的朋友,好多年不见了,你们都好吗?我常常在太平洋的彼岸想念大家,你们是不是也一样地想念我呢?”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就是在这样深深的感动中,第一次现场看到“山谷里的居民”,小娟白衣白裙,居中而坐,抱着吉他弹唱,小强与晓光在她身后两侧站立伴奏,也都是简洁的白衣,在夜晚的舞台上尤其醒目。唱完《下雨天的周末》,陈明韶退场,小娟接着介绍叶佳修出场,并合唱了《乡间的小路》。 这样一棒接一棒的出场方式,也很令人会心感动。 台湾的现代民歌运动,影响深远,滋养了无数歌手与听众。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的多张专辑都是取材于此。受邀参与民歌四十演唱会,更是令人歆羡的殊荣。 然而,民歌运动自有其复杂的时空语境,其根源,是一种生离死别之下的文化乡愁,是用“遗忘了的古老言语”唱出的《出塞曲》,是“归去来兮,吉他将芜”的满手厚茧、锈迹斑斑,是爷爷点着的那一盆火,是“哭,也听见;笑,也听见”的热血合唱,是“再也分不清”“究竟是外伤还是内伤”的海棠纹身。“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剥离这样的时空语境,很容易将民歌运动窄化浅化为狭义的“校园歌曲”,甚至廉价的怀旧串烧。 民歌运动一去不返,不可复制,但其精神内蕴: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旁搜远绍,海纳百川;不断提升技术,技术服务于音乐;关心社会,关怀弱势……永远值得珍视。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是民歌运动的接棒者。忠于自己的生活,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音乐理想。 无论幸福还是悲苦,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宇宙之大,情绪之微,本来都是无比丰富立体的,呈现为音乐,更应感心动耳。但很多音乐从业者,往往不自觉地窄化自己的生活与视野,作品呈现出来的,是程度不同的贫血,无论民谣还是摇滚。 相较之下,山谷里的居民,按其字面意义:山谷之人,可仙(人+山)可俗(人+谷)。烟水气与烟火气,不但不相悖,还可以融而为一,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体两面。这样,体悟到的生活的区间,就是巨大的,总统套房住得,贫民窟也住得。结晶为乐为歌,才更稳固。除了习见的风花雪月,夕阳咖啡,从《诗经》到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再到顾城与海子,劳人思妇,孤客伤兵,莫不可歌。 专辑一张张地出,且渐入佳境,精益求精,我们无需奢求太多。 她唱着,我们听着,时间流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