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2016-12-28    02'50''

主播: 96涛声依旧

698 14

介绍: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翰·埃曼努埃尔 ·约纳森(Johan Emanuel Jonasson,1886-1956),少年时代曾在斯维亚工兵团军乐队担任小号手,后又常在斯德哥尔摩的电影院里为无声电影配乐。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也是一首巴扬独奏。 约纳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乐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简短的引子后立即出现模仿杜鹃叫声的音调。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杜鹃主题之后出现的第二个主题旋律,连贯而流畅,具有明显的歌唱性,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然后,再现杜鹃主题,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这里选录的是现代轻音乐曲改编版,电子合成器模仿的杜鹃啼声十分逼真,这种效果是钢琴独奏曲所无法达到的。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第一段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 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约翰·埃曼努埃尔·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过去许多人都认为他是英国人,由于长期生活在瑞典,也有人把他当成瑞典人。实际上他是挪威作曲家。像这种偏差,其实也挺多的,像格里格,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他是德国作曲家,近几年才算给人家正了名了,这是人家挪威的优秀作曲家。为什么说他是瑞典人呢?这是因为约纳森曾经长期在瑞典生活和工作,曾在军乐队中担任小号手,1918~1930年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金杜鹃影院"为无声电影钢琴配乐。因为过去都是无声电影,音乐要靠钢琴师在底下现场伴奏。《杜鹃圆舞曲》就是作者为影片即兴配音而成,虽然约纳森也写过一些其他作品,但除《杜鹃圆舞曲》外,其他均已被人们遗忘。该曲目原为钢琴独奏曲,现在则更流行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被改编成手风琴曲后,该曲也成了手风琴名曲。曲名可能给"金杜鹃"电影院有关系,但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