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威廉·吉布森的碎片化写作:对电脑一窍不通,却成赛博朋克之父

05 威廉·吉布森的碎片化写作:对电脑一窍不通,却成赛博朋克之父

2020-11-07    66'53''

主播: 惊奇电台

65 5

介绍:
【本节目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 美国裔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被称为“赛博朋克之父”,代表作包括《神经漫游者》《全息玫瑰碎片》等。 赛博空间(cyberspace)一词就出自他的小说。吉布森的文风具有后现代的风格,其作品确立了很多后来被统称为“赛博朋克”流派的经典元素:日本、霓虹、边缘人、义肢、虚拟现实、黑客…… 在赛博朋克不断被主流化的过程中,也有人论断:“赛博朋克已死。”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兔子瞧和电子骑士,一起聊聊赛博朋克和威廉·吉布森,以及赛博技术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主持】 肖鼠,科幻迷、媒体人 【嘉宾】 兔子瞧(李兆欣),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 电子骑士(严蓬),影评人 【内容提要】 05:30 在回忆吉布森的作品时,有时候会把他和菲利普·K·迪克搞混。兔子瞧对《神经漫游者》中第一章名《伤心千叶城》印象极深,作者确立了赛博朋克的基本经典元素,其中包括西方对日本这样一个后工业的战败国的想象。 10:40 吉布森本人对技术、对网络“一窍不通”。如果一个科幻作家对一种技术太了解,反而可能被框住。 14:00 相比之下,作为计算机科学家的弗洛·文奇书写赛博朋克作品技术细节非常丰富,几乎在今天都已经实现,但却让人没什么可聊的空间了。而吉布森离技术比较远,他的魅力在于构建了一个不存在的赛博空间,让人想要去重现和讨论它。 19:30 赛博朋克运动缺乏一种制造新的疆界的潜力。兔子瞧认为“赛博朋克的本土化”是个伪命题。 26:00 “赛博朋克已死”这个论断的发生,和互联网发展的真实轨迹的关系。 30:00 赛博朋克中碎片化的写作,是吉布森本人推崇的文学观,他离后现代写作比较近。小说中只有一段段片刻的爱情。 35:00 跟迪克作品的命运完全相反,吉布森的作品没有遇到一个比较好的导演,拍出来都是小B级片的感觉。但是很多后来的经典科幻电影都偷走了他的点子。 40:00 吉布森描述了一种“又绝望又浪漫的”的人际关系,和当下互联网社会中的体验很接近。 46:30 赛博朋克在美国的产生,一部分出于知识分子对大财团控制技术的恐惧。中国没有这样的发生语境。 52:00 美剧《上载新生》给我们的启示。赛博技术能够改变很多传统语境中零和一的概念。在赛博技术中,生死变成了一种光谱。《赛博格宣言》中也提到技术会让传统二元性别界限不再存在。 62:00 吉布森写过《异形3》的剧本,不过没有被采纳,有特色,但是不太像异形谱系中故事。 【参考】 威廉·吉布森: 《神经漫游者》 《全息玫瑰碎片》 《异形:冷战》 弗诺·文奇: 《真名实姓》 格雷格·丹尼尔斯: 《上载新生(第一季)》 凯瑟琳·毕格罗 《末世纪暴潮》 唐娜·哈拉维: 《赛博格宣言》 《人物》杂志: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音乐】 Unnatural City II - 川井憲次 Love Theme From Bladerunner - Vangelis 【视觉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惊奇电台》,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卖书狂魔熊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