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9 Don't crack under pressure

vol.09 Don't crack under pressure

2020-10-19    22'40''

主播: 科研这种生活方式!

6 0

介绍:
上周三看了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里自杀身亡的那个新闻之后,我一晚上都没睡着,Feitong 也说那篇遗书他看了好几遍。知乎相关问题下面有将近1万个答案。我每一个都看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鼎天立地 ,帝国理工的博士生,他分享了他和他爸的对话。昨天我爹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年有没有发论文,我说还没有。他又问我怎么不写论文,我说实验不顺利,他问为什么不顺利,是不是不认真做,我说我很难跟你解释。他说那你去问问你导师,我说你能想到的我早就想到了。他说哦,我只是希望你有所作为,我这一代已经不行了,要看你们下一代了。我说我头发都在掉了。他说不要着急,心态要放平。我说哦。这让我非常有共鸣。即使是很关心我们的人,也难以理解我们的痛苦。 我躺在床上想着几年前,那些难捱的日子,那种路走得越来越窄,而且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子,那些我想放弃,自己却无法接受自己要选择放弃的日子。心情根本无法平静。当时谁能帮我呢?一周前的现在,有谁能帮帮这个红烧土豆叶呢?以后又有谁能帮帮另一个彻夜难眠,憋在心里,一时间不知道未来在哪儿的人呢?说来好笑,有人把心理咨询挂在嘴上,似乎那就是一个万能的解药。要知道很多人根本没时间,也没有勇气,甚至没钱去做心理咨询。我觉得只有我们自己——科研界的同行——能相互理解、相互取暖。所以我拉上 @Feitong Yang 和 @华沙 紧急做了这两期节目。我知道大多数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我也鼓励需要的人去使用。但如果你想找人聊聊,却找不到人,你可以试试给我们发邮件。这里我贴上我们的邮箱(keyanshenghuo@gmail.com)。我们三人都有全职的工作,而且都不在一个时区,不一定能够及时回复,还请你多多包涵。希望我们能少一些压力。如果少不了,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处理压力的方式。在这两期中,我们讨论了各种各样可以推荐给研究生们处理压力的方式。主要分两大类,一种是寻求social support,试着向亲友倾诉,或是试试和同事(师兄师姐、同时读博士的同学、或是同系的朋友)聊一聊,说不定大家都有类似的感觉。实在不行,还有线上平台(豆瓣和知乎)。重要的是,把难处说出来。另一种方式是发展兴趣,不一定是有用的兴趣,重点是能让你放轻松。可以考虑一些重复性比较高的活动:去Gym锻炼、跑步、打毛衣、做模型、打游戏等等。生活中真的有好多有意思的、好玩儿的事情,你一定要试试。这第二点我们会在下一期中专门展开。 【主持】 赵思家,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知乎: @赵思家 微博:@赵思家Scarlett) Feitong Yang,心理学博士,搜索引擎公司软件工程师(知乎: @Feitong Yang ) 华沙,心理学博士,高校青年教师(知乎: @华沙 ) 【后期剪辑、视频制作】华沙 【文案、视觉设计】赵思家 【收听/收看方式】你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Anchor、b站和知乎上搜索“科研这种生活方式!”,就能收听到我们的节目。每周三更新。如果有地方没听懂,可以去我们的知乎专栏上看完整的文本,我们在上面还做了内容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