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壶关“疙瘩”们

我所认识的壶关“疙瘩”们

2018-07-19    13'09''

主播: 坦克司

709 0

介绍:
我所认识的壶关“圪瘩”们 老西 6月30日那天,"阡陌红尘"兄弟约我去壶关磨掌村看"竹马表演",我约了"宅心仁厚"大哥前往。炎热的夏日,烈烈的日光下,村民们穿着古戏装,汗水淋漓地在村里舞台院表演了一出精彩的武打老戏《闯幽州》。两个多小时,演员们奔跑不息,一丝不苟,舞枪弄棒,动作虽然有些笨拙,显得很不专业,但其认真对待民间艺术的韧劲,实在令人感动。这就是壶关人的"圪瘩"精神,无论干什么,都有股不折不饶矢志不渝的劲头。 本来,午饭是大锅饭,和剧团的演员们一起吃,也是我的最爱。只是天热得心慌不安。陪伴我同去的妻儿也想早返。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和宅心仁厚大哥同阡陌红尘兄弟道别后,离开了磨掌村。 "西哥,咱们去吃肚丝大米吧?正好路过,不远……"宅心仁厚说。 我犹豫了一下,说:"好,就吃灶丝大米。" 宅心仁厚兄已经多次约我吃肚丝大米,并夸赞如何如何地好吃的不得了。我畏惧肚丝的高脂肪,一直心存介蒂。有次在长治县城,也有朋友说到了壶关大峡谷路边的肚丝大米如何美吃。酒好不怕巷子深,美食亦是如此。 流了几个月的口水,马上就要兑现了。 在"荫林公路"边一个叫"国庆饭店"的门前停下车,走进了店里。果然,吃肚丝大米的人不少。更让我惊讶的是,我的西火小学同学姬起国也领着几个老乡,专门从三十多里的西火赶过来吃肚丝大米。可见此肚丝大米的知名度,不能小瞧。 肚丝大米的确味道鲜美。肚丝和大辣椒炒在一起,一盘60元,肚丝软中透韧,不腻不腥,吃起来十分爽口,确实是一道少见的美食。能把肚丝做成这样一道风味独特的菜,我还是第一次见。减肥的心永远难以扺挡贪吃的嘴。我吃了个肚子滚圆不后悔。 返回长治的路上,我心里充满着对壶关人的敬佩之心。今天的竹马表演和肚丝大米令我回昧无穷。天下肚丝千千万,最为可口在壶关。壶关羊汤更是名满上党。在壶关县城还有一个农家小院卖"馅饼",也吸引着四方食客。馅饼本是普通小饼,长治县城许多小摊也做的好,甚至于超过壶关。但人家壶关就是打成了一个品牌,实不容易。 我开始回想这些年同壶关人的交往,仔细想来,壶关人个性鲜明,干什么事都有股钻劲。 第一个认识的是散文作家左满明,十年左右了。满明兄出版散文随笔集两部。热衷于研究壶关山地文化,为人处事厚道热诚、低调善良。现在他在壶关对台湾办公室工作,为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主编着壶关的一些地方文化小集子。他是一个干什都要干出个样儿的壶关"文化人"。 通过满明兄,我又结识了地域文化研究者秦尧大哥和阡陌红尘。秦大哥文字功底深厚,酷爱阅读,经常徒步峡谷山水,宣传太行大峡谷风景的优美。他的文学作品不多,但惜字如金,字字珠玑,如能高效多产,会令许多"玩家"心敬。但他性格执拗,为文之心散淡,追求一种怡然自乐的生活方式,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阡陌红尘"真名赵俊杰,县文联副主席。俊杰是个坚持不懈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七八年前刚认识他时,只是觉得他爱好摄影而已。后来的日子里,他"拍"进壶关山川沟壑,我你他为当今壶关摄影第一人应不为过。他喜欢骑行、书法、戏曲,行万里路之后,他的文笔也日见圆熟。他不遗余力毫不利己地向外面的朋友们推介着壶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乡村古建,一见面总是亲切自然的叫我"申老师",暧人肺腑。 后来,通过葛水平老师在太原举办画展,我又和壶关籍诗人石头相熟。石头诗歌言简意深,一句顶好多句,在中国诗坛别具一格,得过"人民文学奖"。为了读懂普洱茶,走遍云南名山大川。平时说话不卑不亢、沉稳舒缓,半斤酒后畅意快言,豪气冲天,本真的性情显露。我所敬佩的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巳经在壶关县政府部门正常上班的石头,竟然远走他乡去办一份县级小报的文化副刊,我是无此等勇气的。这就是"恃才自傲"的石头,这就是为了追求心中梦想永不放弃的石头,这才是诗人之举。"石头"名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真名实姓就"隐"去吧! 宋勇兵,因为壶关一棵心农庄,因为几百亩芍药花开,因为丹参茶,因为山沟里一棵棵老梨树,因为他是石头的弟弟,我和他熟悉了。早年"混迹"于异乡做生意,如今主要想在故土上闯事业。去年到今年开始,又卷起裤腿、餐风露宿,开始在太行大峡谷的紫团山中种植党参,使这一千年太行党参、宫廷供品,重新释放出了光辉。种植业这条道路是艰辛的,但勇兵撸起袖子、光着膀子,加油干着。 因为勇兵,因为一棵心农庄,我又结识了"宅心仁厚"赵保忠大哥。赵大哥是壶关旱地种植西红柿和豆荚的极力推荐倡导者。他在农业战线上奋斗了半生,足迹遍及县域角角落落,倾注了大量心血汗水。近年来壶关旱地西红柿和豆荚,渐渐以其纯天然有机成分而掳获了人们的胃觉,老赵的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吸引我的主要是他年过"知天命之年",仍然保持的率真可爱性情。酒场上的无节制醉态在遇见我之后,渐渐趋于成熟稳重和优雅。谁让他一口口叫我"西哥"呢?"西哥"这个江湖称谓纯粹是壶关人叫响的。值得一提的是赵大哥也是个老文青,喜欢写几句,正在不断进步,颇有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之势态。 壶关朋友中较年轻的是原"卓宝科技"很户外保暖材料的秦清亮,早年在邮电部门工作,后来逐步成为一个建筑材料行业的企业家。十分阳光灿烂的年轻人,我们曾经"厮守"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常常在京津和朋友们创业,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了。偶尔,他总会打电话约我小坐。他几乎没有叫过我的名姓,也是"西哥"不离囗的一个忘年交。 最年轻的一个朋友是"水果商"李进,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市区租房子卖水果,吃苦耐劳,艰辛创业的劲头十足。这年头,想要生存就要努力拼搏。中国人多,多一个谁少一个谁无所谓,自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 能吃苦受累,能扑下身子,能豪爽待人,能广交好友,心中始终存着一份美好和善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信心,不惜代价地去追逐,这就是壶关精神。在长治十三个县区里,除了我的故乡长治县,就所壶关朋友多了。 写到这里,不能不说的还有一个女朋友"下午茶"。曾记得两年多前的一个冬日,诗人石头迎着大雪拄着拐杖,从太原出发,徒步七天七夜,来长治,见朋友,喝老酒。这个下午茶也不简单,骑着自行车从长治到拉萨兜了一圈,用时一个多月。她徒步、骑车、爬山越岭……还有一身打月饼、做老蛋糕的好手艺。是"秦记食品"手艺传承人。性格开朗活泼,豁达大度豪气。还有一个优点,这里就不费笔墨了。"西哥"的叫响也有她的存在。 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朋友,就不再细述。壶关人个性鲜明,各有特点,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风格,又具有典型的壶关精神。他们都是很真性情地生活着,没有什么娇情和虚假,从来不戴面具。或许这就是"圪瘩"精神。 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壶关作者,写了厚厚的一本《壶关方言解释》,书是左满明兄给我的,能把方言按"词典"的方式排列总结,并找到相关的汉字,这太不简单了。 我所认识的壶关"圪瘩"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厚道和善良,真诚和热忱…… 壶关磨掌跑竹马,兴于宋,盛于明,其渊源久矣。主要以竹马戏的形式表演,多以杨家戏为表演题材,保存完整的有《闯幽州》。 磨掌最早由附近教掌村迁来,教掌源于教场(传说是萧国军队练兵之地),附近还有以萧军岭命名的山,在此一带还发现了众多战国长城遗迹,还有一条现存完整的真泽宫进香古道,文化资源丰富,值得深入探究。
上一期: 春约(雨)
下一期: 玉兰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