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218-周三特辑:太好哭了

希望小学#218-周三特辑:太好哭了

2022-04-21    10'34''

主播: 希望小学👉

256 1

介绍:
大家好,这里是希望小学。不是那个希望小学,是由一家广告公司创办的,跟练习表达有关的一个长期项目,这项练习我们是以练一个月休一个月的节奏来进行的,每练习的那一个月都会跟来自全球各地的二三十个陌生人一起在一个群里,共同完成一项看起来不难但实则艰巨的任务:每天发1分钟语音到群里,带文字稿。现在已经进行到第十一个班了,不容易啊。 周三特辑,按道理我们会根据大家提交的「一分钟作业」,选取几篇不同角度的展开来聊。但简介里也说了,希望小学是一家广告公司创办的,广告公司嘛,难免很忙,难免有时候会忙到录不了特辑。比如这周又是。 这周我们从周二通宵忙到周三,终于忙完了一件大事。回想起来,想哭的情绪在中途可能产生过,但哭这个动作,通常都会留到忙完之后。如果真要哭的话。大概是不想在无助的时候痛哭,只想在解决完事情之后痛快地哭,比较能接受的,还是喜悦的泪水。 忙完也来不及想命题了,就直接把当下的情绪转化成了题目。 本周命题话题——《太好哭了》同步给到的解题思路是:哈哈哈哈哈。想让题目的情绪复杂一点,就像有「喜悦的泪水」这种存在。 以下是大家对于这个命题的复杂情绪。※ 本期小学作业划重点: 1. 哭是大脑抛给我们的情绪压缩包(小jué) 2. 哭里隐藏了一个巨大的「自我」(小山) 3. 搞清楚为什么哭才不会动不动就哭(小宋) 4. 当哭成为了国内亲情电影的卖点(小春天) 5. 每次和弟弟吵架都会想起的好哭片段(小小鱼) 6. 老师把我骂哭了但骂错人了(小宝贝) 7. 信任足够把人变成一个好哭的人(小半瓶) 8. 好像是我太快乐别人在借我哭(小隔人) 9. 「谢谢你玩我的游戏」看哭我了(小阿猩) 10. 如果有天你看到一个中年男子默默抽泣(小龟宝) 小jué 大家好,我是小jué。太好哭了,这里的好,是容易还是喜欢的意思呢?如果是第一种,或多或少带了点评判意味,把哭一场作为卖点;如果是第二种,哭似乎是一种通畅顺手的表达。我想聊聊第二种。《头脑特工队》里,只有宝宝时期,才有完全单一的情绪记忆球。人慢慢长大,记忆球会由多种情绪组成,快乐、感伤、感激有可能同一时间触发。人这样复杂。大脑抛给我们情绪压缩包,能哭出来的时刻,都是生理反应跑赢了思维分析。我为这样的本能鼓掌,至少那一下,我很坦诚。八大山人在画上的落款,看起来像笑又像哭,李叔同说人生是悲欣交集处。我的心得呢,是哭完要保暖,吃点好吃的,都哭出来了,就不要再难为自己了! 小山 大家好,我是小山。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比如婴儿时期的所有不舒服都可以用哭来表达,饿了、渴了、冷了、热了,想要爸爸妈妈的怀抱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层面的缺失,哭都是最好且唯一的解决办法。甚至连“迎风泪”这种不带情绪的、由物理刺激引发的落泪,也是泪腺对冷空气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所以哭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是个人投射出去的脆弱,这也就意味着“太好哭了”这四个字里隐藏了一个巨大的“自我”,这句话其实是在说“这是一部非常迎合我哭点的作品”。这样的表达没什么不好,但我想,更多时候还是应该对自己说,去回答出哪里好哭?为什么好哭?让自己更了解自己。作为评价,还作品以尊重,那个感动我的人/事/物才是最大的主体,我只是被它打动的千千万万分之一。 小宋 大家好,我是小宋。每次很想哭或者哭了以后的半分钟以内,我就能察觉到哭的行为是荒谬的。荒谬的意思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想哭,所以哭只是当下的一种手段,很好用罢了。很好用是有目的的,一方面的目的是其真实的目的,就是你要借着哭干什么表达什么,另一方面就是你为什么会为这件事哭,哭点究竟是什么。我并没有在较真,我是觉得这些都是有必要去搞清楚的事。搞清楚了我才不会动不动就哭,或者目的性再强一点就是,搞清楚了我才知道,为了什么我值得哭。这个逻辑很好笑,我知道。 小春天 大家好,我是小春天。太好哭了这个命题,我想聊聊国内有关亲情的电影,去年的你好李焕英,我的姐姐都是类似的题材,且获得了很好的反响,首先我当然承认整体来说可能确实是好片,是卖座的好片,观众的统一评论就是“太好哭了",但我对这类亲情题材总是有种排斥感,因为我觉得它们在投机取巧,就像李诞一直排斥谐音梗一样,不是说谐音根不好,只是这是一种相关从业者偷懒走捷径的行为,因为亲情对于观众来说最容易共鸣,而共鸣又意味着观众被打动所以口碑也直线上涨;而我作为业余的电影爱好者,觉得电影不应该这样的,应该要有更多真正值得关注的事件和思想,希望有一天我们再去看那些卖座的电影,是喜极而泣也好,是同情和感动也好,是赞叹也好,是愤怒也好,只要不是为了哭而哭,只要评论里不止是有“太好哭了"这样的评论,而是有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小小鱼 大家好,我是小小鱼。我上初中的时候,小我七岁的弟弟上小学,每天由我爸接送上下学。他很爱吃零食,尤其喜欢放学必经的那家肯德基,所以我爸经常会买双份的汉堡或双份的蛋挞,有时候是一份全家桶回来。有一次,弟弟想吃甜筒,买完甜筒后,他双手各自举了一支,左手是带给我的,右手是他自己的。为了不让冰淇淋化掉,他一边吃自己的甜筒,一边偶尔舔另一支留到蛋卷上的冰淇淋,同时蹬着小短腿加速往家跑。到家后,我的那份大概只剩下半支。弟弟喘着气说:我跑太快了!都没尝到味道!从小到大我们都经常吵架,但这件事每每想起,我都会感到心头一酸,太好哭了也太好笑了。 小宝贝 大家好,我是小宝贝。我记忆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阴影是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数学作业是七道小题,老师在班里现场改作业,每一次她喊名字所有的人都心里一惊,唯恐是自己又要挨批了。安静了一阵后,她突然很愤怒地喊了我的名字,我战战兢兢地走到她面前,她直接就给了我一巴掌,很响亮。然后把一本作业甩到我面前,说我错了六道题,我羞愧地捡起作业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趴在桌子上默默地哭。然后她又喊了我的名字,叫我把作业本拿回去,原来那不是我的作业本,她看名字的时候把两本作业一起翻开了。她轻飘飘地说看错名字了。没有道歉,她只是继续批改作业,接下来没有打骂任何小朋友。在那个老师说话是圣旨的年代,我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家里人。 小半瓶 最近看了一部综艺叫作《春日迟迟再出发》,里面的几位嘉宾都说了类似的话:我平时不是这么爱哭的,但是在这总是哭,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就是一个很爱哭的人。我想嘉宾可能是在充满信任的环境里,所以才更好哭,因为自己的眼泪和情绪都会被周围的人接住。全然的信任是很难得,甚至有些强求,有时候能拥有像节目里这样的环境,因为嘉宾都是离婚的人,至少在离婚这件事上,这里是一群我可以信任的人,信任他们能理解我的故事,信任他们不会对我强加判断,这就已经很宝贵了,这种有限的信任就足够把人变成一个很好哭的人,去分享让我想哭的故事,或者大胆的为别人的故事掉眼泪,不会觉得暴露了自己。 小隔人 大家好,我是小隔人。如果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自己,我会说:快乐。很离奇的,我是生活中少有的快乐的人。但是我却非常非常会哭,这个“哭”不是我感觉委屈或悲伤,而是我可能有泪失禁,所以确切地说,我是个一不小心就流泪的人。看电影时流泪,讲台上自我介绍时流泪,和朋友聊天时流泪,坐摩托车吹风也泪流,朋友说可能是我太容易共情,可我又觉得那并不是我真正的情感,我好像只是一副躯壳,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