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24节气·大寒

中国传统节日与24节气·大寒

2019-01-20    11'01''

主播: 🌿晨晖雁舞🍃

169 1

介绍:
大寒—— 冬将尽,春将始,团圆只待游子归 文/来源网络 小雁整理 大寒,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 365天,二十四节气,一轮回,一枯荣,如今,终要画上句号。 大寒之后逢小年,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年画,又到新桃换旧符之时。 岁寒,时深,也格外期盼一场大雪的来到~ 农谚说,"大寒三白定丰年",意为大寒降雪得丰年之意。 看一场大雪过后的素净,佐以红红火火的中国福字!该是多美!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此时寒潮南下频繁,天寒时深,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是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晁补之的这首词,正写出了应景的大寒风物!虽然寒天冻地,但中国人开始忙着除旧饰新,充满喜悦的期待,弥漫着烟火味的香和节日的祥和气氛,演奏出大寒节气的主旋律,凝聚成农家屋顶上升腾起的袅袅炊烟。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三候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农历十二月,一年中最后一月,最冷的一月,称之为“腊月”。这个“腊”原是猎取禽兽肉以祭祖,与“伏”相对。周朝称“大蜡”,“腊”也称“索”,“索鬼神而祭之”。元稹有诗:“腊尽残销春又归,逢新别故欲沾衣。” 大寒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 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就要到了。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大寒之后就是立春,饮食当顺应节气变化做出调整。进补应逐渐减少,饮食逐渐清淡,让脾胃得到一定的休息,为春季的生发做准备。搭配均衡的素食,以及疏通气机生发阳气的食物,如胡萝卜、韭菜、蘑菇、橘子、洋葱、生姜都是不错的选择。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村居苦寒》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诗的上部分,写农民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里,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下部分写诗人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中衍生出的各种应节食俗和习俗,在如今仍值得细细品味当中的美好寓意,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万物更新,在这最后的一个节气里,我们更应该洗净身心,以待来年的惊喜。 大寒过后,一天天走向立春,春天的脚步近了,人间四月天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