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中邂逅宏村古镇  作者 李晓东  诵读采薇

春雨中邂逅宏村古镇 作者 李晓东 诵读采薇

2020-12-17    09'29''

主播: 采薇🍃

554 1

介绍:
在春雨中邂逅“中国画里”的宏村 李晓东 清晨,我们前往美丽的江南古镇宏村时就已经细雨霏霏,坐进旅游大巴不断听到雨水敲打车窗发出的响声。拉开车窗的窗帘,只见淅淅沥沥雨滴轻敲窗外的玻璃,望一眼窗外看到地面上已经湿漉漉的。来到宏村古镇,大家不得不撑起雨伞或披上雨衣。一时间,我们百十人身着五颜六色的雨衣,撑起五光十色的雨伞,围着如诗如画的宏村古镇不停地拍照,这本身就好似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我觉得,春雨绵绵的江南水乡似乎能给人增添一份柔情和湿润。清晨的春雨已洗去了古镇平日里一直喧嚣的嘈杂,尤其在这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河听泉的地方,人们沐浴着春雨,在如画的意境里信步,品味着江南诗意一般的静谧,给人一份别样的愉悦。于是,我和朋友们不停地举着手机,围着这个一步多景的“清明上河图”, 不停地按动着快门。 宏村是一个有山有水的村落。村落的周围是四面环水的湖泊,湖上有古老的起拱古桥。村子的地域呈牛的形状,最有特点的是村前那两棵百年古树,巨大的树干斜刺青天,好似巨牛的犄角。宏村的巷子极为狭窄,最窄之处不过一米。令人惊奇的是,如此狭窄的街道,却有不知源自何处的山泉汩汩而下贯穿每家每户门前,形成这里独有的“水院”。据说,这种“水榭民居”的风格开创了徽派建筑别具特色的模式。为此,当地村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自己用青石板搭就的简易过桥,给游人以微缩的江南水乡的感觉。村子外面的湖水清澈,隔水远眺村内的老宅院落,你会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民居。这里成群的徽式古建筑与周边的水和树相映成趣,好一幅充满了当地徽派生活气息的天然水彩画。 据导游介绍:宏村的古老民宅多为明清两代的建筑,老宅子的主人多为朝廷的命官和富甲天下的徽商。据说,村里那座气派老宅子的主人,曾经是清朝的四品达官(因其对国家贡献较大,为其盖棺论定时,皇帝又加封其为三品之尊)。令我感叹的是,虽然古代封建社会对经商之人多有不屑,但那些土豪富户的百年老宅,依然建得规模宏伟并不输于那些从政为官的府邸。我发现这里的崎岖小巷,竟然是统一的青石板铺路。据导游讲述:是当年村里的一位富绅出资,把全村的小巷由过去的土路统一改建为青石板铺路,如今已经成为这个村一大特色。 宏村古镇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古朴而宁静,这里没有粉刷簇新的建筑,也没有满街的商贩叫卖。作为游客的我,眺望着远方的山岗,只见村外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如同打翻了颜料瓶一样,到处是流淌的是金黄和浓绿的色彩。这种艳丽的画面与远山近水和古镇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的徽派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绘就的绿色生态画卷。此时此刻的我,非但没有感觉到蒙蒙细雨带给游客的种种不便,反而认为雨中的古镇别有一番味道。正如大诗人苏轼所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怪不得有画家和摄影师创作的《古镇的雨韵》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如今自己身临其境,着实能够体会雨中的宏村也别有一番意境。最令我感叹的是,这里的村民具有崇尚读书的精神追求,著名的南湖书院就在宏村。据说,清朝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代的国务总理汪大燮和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小娟,都曾在这接受过启蒙。 崇尚读书,让富裕的宏村人看上去不似那些一夜暴富的土豪们满脸粗鄙。反倒是那些优雅别致的徽派建筑,一石一瓦精雕细刻;一桌一椅摆放讲究;天井楹联到处埋藏着史料的春秋。正因为宏村人具有崇尚读书的高雅情趣,才使得来到这里的人们通过耳闻目睹尽享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 如果你喜欢优美的江南风景,喜欢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的徽派建筑,喜欢漫山遍野到处流淌金黄和浓绿色彩的油菜花海,那么你就早些来宏村一饱眼福吧。 作者简介:李晓东, 1978年考入辽宁大学铁岭分校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党政机关从事文字综合工作,写就机关公文800万字。期间,任辽宁开原市文联主席,为铁岭市作协、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