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和父母聊会儿天

放下手机,和父母聊会儿天

2016-01-02    04'03''

主播: FM1920116

1079 50

介绍:
对上司恭恭敬敬、对同事客客气气、对朋友关心有加,但回到家,对父母却爱答不理,不愿和父母多交流,即使开了口聊起来,也常常以不欢而散收场,这种对外对内两种状态的年轻人,如今并不少见。有时父母甚至会觉得,孩子根本不在乎自己。 其实,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及双方的相处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孩童时期的经历影响。在童年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就会降低,这样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和父母的关系就不那么亲密。 如果小时候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爱,对父母产生良性、安全的依恋,那么孩子长大后就和长辈的关系更密切一些。除了亲密感,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也受儿时经历影响。 现在年轻人的父母通常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这辈人经历过那个独特的年代,习惯了喊口号、打标语,在表达技巧上有缺陷。心理学家认为,这导致了这一代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这代父母多数难以如朋友般与子女真诚沟通、平等交流,而聊天内容多是学习成绩、三餐温饱等这些日常事务。孩子对这种交流方式、内容进行模仿、学习,以至于长大了和父母聊天也只是点到即止,难以深入。 另一方面,子女和父母的沟通障碍还在于子女没有给父母足够的安全感。如果身为子女的年轻人,做事更稳重、待人接物更成熟,也许父母的唠叨就会减少很多。此外,很多年轻人在和父母的交流中缺乏耐心,遇到和父母意见相左的时候,往往坚持己见,不会用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解决争论。 要打破交流的僵局,改变一直以来的依恋关系和交流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应该多和养育自己却已渐渐老去的父母多聊一会儿,最主要的,还是靠子女的主动:主动改变自己的心态,主动和父母交谈,主动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 首先,聊天时子女应该更主动地寻找父母关心的话题。比如父亲想听听工作的感受,就和他说说工作、单位的事,如果母亲想拉拉家常,就说说家长里短的事,甚至可以主动问问母亲好友的近况,或者和父母聊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这种聊天更轻松,也更容易拉近家人间的距离。 其次,要用温和的交流方式。孝顺重点在“顺”,父母的观点如果和自己不一致,虽不能一味妥协,但也没必要针锋相对,要注重交流的方式。可以先顺着父母的心气,过后再找个父母高兴的时候给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子女要有耐心。很多父母都是为了子女才开始用智能手机,学着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但子女却没有耐心教父母。对老人来说做出改变很难,子女应该多给予鼓励。从小,是父母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现在,教父母适应新的事物,是回馈他们的好机会,陪着父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的幸福感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