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愿意当个文艺青年吗?

你还愿意当个文艺青年吗?

2022-03-05    57'38''

主播: 拉方

254 1

介绍:
每期的结尾 都会放一首嘉宾的心头爱歌曲 我一直蛮好奇会多少人把歌也听完 今天的片头带了一点私心 偷偷放了郝蕾版本的《氧气》 也许你会喜欢 最后, 我想建议你去看一场话剧 以这样一种方式度过三个小时 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非常浪漫 但即使一部作品是再高的高峰 你不喜欢 或者不打动你 它也只是一部普通的戏剧 你就是你的哈姆雷特 时间轴 00:00→03:29 什么样的生活是“文艺”的 人们对所谓“文艺”有一些刻板印象,我们认为, 文艺不应该被标签化,它是一个人追求生活的一种方式,有喜欢的东西就是文艺的。引入对本期主题“文娱生活”的讨论。 03:30→16:17 关于话剧 我们分享了彼此最开始接触话剧到喜欢上话剧的经历,以及各自最喜欢的一部话剧。从伦敦桥剧院演出的《仲夏夜之梦》聊到到上海有趣戏剧的《金龙》《最后晚餐》,再到孟京辉经典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我们分享了主观且真诚的观剧感受。(但说到底看话剧某种程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褒贬之间,能差了一个银河系,是否会被打动还需要你自己去体验 : P 16:18→28:28 话剧在当今社会的接受度 我们聊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伸出式戏台”与现代的“镜框舞台”,讨论了话剧在当代是一种没落还是发展,以及话剧在当今社会的接受度。我们认为,西方社会文化产业的比重更高,话剧拥有广泛受众,可能更为日常,但这只是我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同时,当今社会,在媒体的影响下(如“戏剧新生活”综艺、疫情期间线上演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大众普及率有所提高,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与了解话剧。(此处吐槽了新版孟京辉的《茶馆》)接受度的问题首先要看这种文化形式进行了什么样的艺术处理,大众是否能接受,是否愿意买单,同时也需要一些合适的契机。 28:29→30:09 话题讨论:在自己属于的时间还会做哪些事 30:10→35:48 港片不死,港片要活 听到“港片已死”四个字的时候鸭老师实名抗议,也许港片在和过去对比之下没有黄金时代那么辉煌,且存在一定文化隔阂,但老港人还在,从产业本身来讲,香港电影并没有没落,并且在不断做出新的尝试。我们围绕“艺术是否应该和政治与道德观分开”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上层建筑往往带有一定阶级性,会表达一部分人的观点,而我们在观影时可以“多标”一些。 35:49→39:52 话题讨论: 为什么愿意“斥巨资”为文娱活动买单 39:53→44:06 看话剧等文娱生活代表着阶级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文娱活动付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但我们认为,它和阶级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每个人不同的爱好。爱好不一定与名利世俗相关,但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可以尽情地享受与放松,实现压力缓冲,体会到期待的感觉,这就是爱好的意义。 44:07→45:50 话题讨论:三四线城市是否应该引入话剧/ 脱口秀/相声/歌舞剧等文娱项目? 45:51→48:23 话题讨论:最具有生活感的时刻 48:24→50:32 如何理解“好好生活”这句话 好好活着,有一定的自由时间,能够作出自主选择,尽可能去做想做的事 vs 走进生活、热爱生活的状态,体验人生,同时也包含着要承担好一些责任。 50:33→52:45 话题讨论: 你愿意年薪百万但是没有个人时间吗? 当996+007你还会见缝插针满足文娱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