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第三部分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考研政治-第三部分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016-11-22    18'38''

主播: 晚风之声

6530 1081

介绍:
文字内容来自徐之明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精华背诵掌中宝》,音频朗诵晚风。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为支付巨额赔款等,清政府财政开支激增。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产生: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陆续推行一些改革。 2.主要内容: (1)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2)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3)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4)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5)1906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两年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又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3.破产:未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相关的社会力量也迅速发展,提出政治需求。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形成。 2.戊戌变法及清末新政,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接触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不少人开始重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少人赴欧美日留学,成为辛亥革命中坚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孙中山等革命先驱者,也曾尝试和平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但皆失败。 2.1894年,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过程中,发现清朝的腐败程度难以想象,确信和平手段无用,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朝。11月,他到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1895年,孙中山策划在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反清。 4.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进步的政府,将君主政体变为中华民国政体,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20世纪初,宣传革命的书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成立,重要的有华兴会、光复会等。 3.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确定了革命纲领,孙中山任总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一)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二)民族主义 1.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1)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未从正面鲜明提出反帝主张,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为条件来换取列强支持,为革命留下隐患。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对汉族封建势力的警惕,结果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三)民权主义 1.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归根到底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忽略了广大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真正地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 (四)民生主义 1.在当时指“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2.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吸引广大工农群众。 (五)性质 初步描绘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辩论的爆发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革命还是改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二)主要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三)意义及局限 1.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暴露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不敢正面回答,所说的“国民”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也含糊其辞。这些都影响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等人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虽失败,但影响广泛。最突出的是广州起义。 2.1911年5月,清廷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把铁路权利出卖给帝国主义,并借此“劫夺”商股。鄂、湘、粤、川四省爆发保路风潮,四川最激烈。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群众掀起全川的武装暴动。革命加速爆发。 (二)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起义第一枪,并连夜占领武昌。三天内,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2.武昌起义掀起辛亥革命高潮。一个月内,13个省及上海和许多州县都宣布起义。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灭亡。 3.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和勇敢精神充分表现,但其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充分暴露。革命的基础并不牢固,内外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政策措施代表和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部分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3.意义: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4.局限: (1)企图用承认前清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的承认。 (2)未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性质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意义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孙中山退位的原因 (1)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不承认共和政体。 (2)列强调军舰为袁世凯助威,攻击孙中山无治国经验。 (3)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力主袁世凯上台。 (4)部分革命党人也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让他当大总统。 2.袁世凯窃国 (1)压力之下,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让临时大总统之位于他。 (2)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次日,袁世凯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孙中山提出辞职,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等条件,力图制约袁世凯。 (3)袁世凯指使部下在北京发动“兵变”,列强也调兵进京配合,革命派再次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任。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袁世凯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2.专制统治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扩充军队;剥夺群众政治权利;投靠帝国主义;公然复辟帝制。 (1)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思想文化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 1.性质:北洋军阀是清末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以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社会支柱,以帝国主义作为主要靠山。 2.袁败亡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局面的原因。 (1)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2)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3.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1)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 (文字版未完,请在评论里查看剩余文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