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第四部分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考研政治-第四部分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2016-12-07    14'12''

主播: 晚风之声

5004 414

介绍:
文字内容来自徐之明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精华背诵掌中宝》,音频朗诵晚风。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与人生观 1.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2.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4.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一)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人生目的是核心。 1.人生目的含义: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价值的关系。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二)人生态度 1.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2.人生态度的三种主要因素。 (1)认知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推理等心理现象。 (2)情感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爱不喜爱等倾向。 (3)意志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3.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三)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大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2.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1)反对拜金主义。 (2)反对享乐主义。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 2.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3.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今天,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二)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一)身心 1.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2.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3.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二)部分大学生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1.内因: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 2.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3.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1.个体性与社会性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 2.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1.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 2.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1.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一致。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利益。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享受个人的权利与承担社会的责任是统一的。 2.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3.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1.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 2.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自然。 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1.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3.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融洽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友好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更多考研政治专题音频,请关注晚风(各平台头像都是一样的长发一样的背影~): 微博昵称“晚风之声广播” 荔枝FM波段号“FM1942687”,播客名称“晚风之声~”,主播名“晚风之声” 喜马拉雅主播名“晚风之声” 微信公众平台名称“晚风之声”,ID“wanfengzh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