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昌朗读《家庭教育要放下对结果的执著》

谢文昌朗读《家庭教育要放下对结果的执著》

2016-05-03    10'51''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049 22

介绍:
放下对结果的执着 文:郑委 朗读:谢文昌 博文类别:爱与幸福知识类 发布时间:2013-10-24 何为结果?就是树上结的果子。 树上结果子是因为树好。如果树很好,很健康,只要到时间就会结果,而且会结好果。 太多人注重果子,而不注重树,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孩子取得好的“结果”,是因为“孩子优秀。” 但太多家长只关注“结果”而忘记了“孩子优秀”的培养。 更值得人注意的是:因为我们只关注果子,可能会过度施肥,过度保护,最后树出现问题,就再难结果了。 想要孩子有好结果,那请你培养优秀孩子!这是根本! 一个好的孩子,要不自私有道德,要有责任心,要有自信心,要有上进心,足矣。 具备以上品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会结出硕果,因为“人好果就好”就好像“树好果就好”一样。 但因为家长对“结果”的执着,不放手让孩子没有责任,总担心让孩子失去自信,不认同让孩子失去上进,没原则让孩子没有底线,总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很自私。 树出问题就会不结果,人出问题不仅不结果可能还会制造恶果。 请问家长朋友们:树重要还是果重要?人重要还是结果重要?教育不是让人有个好结果,教育是让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结果不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但优秀的人一定会结出人生的硕果。 放下对结果的执着 文: 家庭幸福高级研修班 刘HW 这是研修班课程跟踪的第二周,在这一周的习学中,我突然找到了有雷劈的感觉,(郑委老师:“雷劈”是学员当中对“突然一天”明白一个道理的戏称。)心中充满了愉悦。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我内心能够慢下来了!我想这源于我放下了内心对结果的执着。 本周二,儿子回到家,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羽毛球比赛。我心里也很高兴,便说:“这是好事,妈妈相信你,一定行!”第二天儿子放学回来,哭丧着脸,说:“妈妈,老师没有选我!选了***,我觉得他水平没有我高!”看到他沮丧的样子,我关心地说:“没有被选上,,你心理也挺难受的吧!我也是!”这时儿子的眼圈红了,眼泪在眼圈里打着转儿。 我心里也有一丝心酸,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儿子跑来对我说:“妈妈,你打个电话再问问老师,看看我还有没有机会参加比赛。”我开始有点犹豫,会不会给老师添麻烦?郑委老师曾经交给我们,宽严有度中,宽是困难时给与帮助,帮助时讲时机,上坡拉车推一把。我应该帮助孩子,给老师打电话。(郑委老师:孩子需要帮助,我们不要执着于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帮助他。)我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描述儿子现在焦虑的状态,以及想参加比赛的渴望。老师很有智慧地回答说:“这次报名人数很多,而每个班的男生名额只有四名,我对咱们班孩子的情况还不太了解,明天让孩子们投票选举吧!”我转告了老师的回答,儿子怀疑地问:“我能选上吗?”我坚定地说:“你的球技在班上还是很不错的,再和同学关系好,他们肯定会选你的!”(郑委老师:“坚定地说”——这就是信任孩子,信任孩子能给孩子带来信心。)过去,由于我整天在家总是看孩子的缺点,于是他在班上也天天挑别人的毛病,这样在学校他和同学关系就不太好。我这样说,其实也是在暗示他,在学校团结友爱是很必要的。我又补充了一句“你想想怎么和大家团结友爱?”儿子急着问,“那该怎么做?”“宽容和欣赏同学!为大家服务,不求回报!”(郑委老师:这是我们中国每位家长都应该教育孩子的标准语式,但是现在很少家长会这样做,所以就给了这样做家长孩子变成人中龙凤的机会。当代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容易了,因为差孩子越来越多了!很多家长努力地方向尽管出发点不是这样,但事实的结果是让孩子自私和厌学。我们的孩子只要不自私不厌学就很有可能成为优秀孩子。)儿子坐在那儿发呆,我猜想他一定在想“明天我该怎么做,才能争取被选上啊?”这时他已经没有焦虑了,在找原因、想办法。“其实妈妈认为,你只要用心打球,多帮助同学,没有选上也没有关系,学校今后还会组织这样的活动。”我又一次宽慰他,告诉他,过程其实比结果更重要。儿子转身回房间了。次日早晨,不到七点,儿子就起床了,匆匆洗漱完毕,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准备出门时,我不解地问:“今天早上学校有活动吗?”“我去学校打羽毛球!”儿子头也不回,积极地去上学了。他今天带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用自己的行为去追逐那份渴望。我心里升起无限的喜悦!因为我看到了他的那份自信和上进。(郑委老师:一切亲子互动中应该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保护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是底线,) 回首过去的我,曾经多么的急功近利,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比赛,我都在执着地追求着结果,追求成功,内心抱着考高分、一定要赢的心态,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考试失利,便是大骂,比赛失利,便是冷嘲热讽。考试是无法逃避的,孩子只有带着抵触和憎恨去参加。比赛可以选择,孩子们一定选择逃避,他们躲得远远的,不敢参与,因为他们很清楚,失败的后果只会让自己加倍痛苦。儿子这次能够有勇气报名参加比赛,是因为郑委老师的理论让我明白了,家长一味地追求结果,给孩子们心灵带来的恐惧,以及造成孩子参与竞争后内心脆弱的根本原因。当我关注过程时,孩子开始主动地找原因,想办法,我带给孩子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鼓励和信任孩子,孩子在选择与体验中成长。这样循环起来,孩子会更加有责任心,有自信和上进。孩子的内心在我们缓慢优雅的陪伴下,就会越来越强大。(郑委老师:这一段大家要好好读一读!) 感恩孩子给我出的每一道家庭应用题,让我在解答的过程中,找到了灵光一闪的感觉,让我收获了智慧——放下内心对结果的执着,陪伴孩子一同享受过程,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