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茹 朗读《让我们孤独的是我们自己》

康雪茹 朗读《让我们孤独的是我们自己》

2017-02-25    32'43''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782 22

介绍:
《让我们孤独的是我们自己》 文:郑委老师 朗读:康雪茹 发布时间:2012-4-17 昨天从广东回北京的飞机上,《新周刊》的一篇文章《喧嚣的孤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一来是因为自己曾经很孤独,二来因为自己现在不再孤独,想想此生已经过去的日子,很多经历与《喧嚣的孤独》文章中的表述如此接近,孤独真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疾病”,不论是那些外人看来的的孤独者,还是那些外人看来一点都不孤独的人,其实他们大多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上都很孤独,因为是否孤独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内心总是不宁静,内心总是不喜悦,那你就会孤独,其实,焦虑、急躁、抑郁、急功近利、不断追求成功都是孤独的表现,因为内心缺乏愉悦的安全感,人们就陷入了孤独。 千万不要怪社会!怪社会是一种眼睛往外看而不是内观的找理由心态!所以你孤独! 千万不要怪科技!怪科技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科技而让科技掌控了你!所以你孤独! 千万不要怪别人!怪别人就是怨天尤人!怪别人就是没有活明白,因为心态消极!所以你孤独! 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父母孤独,孩子孤独!爱人把希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所以你孤独!下属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所以你孤独! 要怪就怪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并没有练就出强大的内心,我们没有练就出与孤独斗争的能力!想战胜孤独就必须要战胜自己。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我们的事业》,大家可以好好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2jn.html,其中我写到:“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当国家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社会就会有些“急功近利”,当家庭追求物质享受的速度超过了追求精神温暖的速度,个人就会有些“焦虑急躁”,当百姓追求物质成功的速度超过了追求精神幸福的速度,个人就会“空虚迷茫”...这都是社会转型期给我们带来的阵痛,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治疗阵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抱怨”!不要抱怨国家、不要抱怨社会、不要抱怨制度、不要抱怨他人...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我们没有生活在三年自然灾害时代,我们没有生活在三年内战时代,我们没有生活在八年抗战时代,我们没有生活在军阀割据的时代,我们没有生活在晚清腐朽统治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庆幸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时代,生活在了一个丰衣足食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了一个自由时尚的时代...” 我曾经很孤独,因为我追求成功,我把成功当幸福,当我真的成功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很孤独!这个时候的孤独是因为我追求物质而不追求精神造成的孤独;那个时候的我在企业做高管 我曾经很孤独,因为我想摆脱把成功当幸福的状态,而我也不知道如何摆脱,一头扎进“家长教育”行业,每天和家庭打交道,我感到我的路找对了,但我并不知道路怎么走,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独,那时候的孤独是因为我的迷茫;那个时候的我刚刚进入家长教育事业; 我曾经很孤独,因为我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但没人理解我,我体会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帮助更多人幸福,但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个人,不足以去帮助别人;那个时候的孤独是“没有人能理解”的孤独,是发出呐喊“做好事比做坏事还难”的孤独; 我发现,人如果想要摆脱孤独的状态,要做到两点:其一,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要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断修行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形成止于至善的习惯,这是摆脱孤独的前提;其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们一起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有归属感,感受集体的温暖。 我们每天努力地帮助更多人追求幸福,其实我们就是让他们摆脱孤独:其一,通过学习和训练,让成人修行自己,内心强大,止于至善;其二,通过不断实施永不结业活动,让幸福家族壮大起来,形成暖暖的组织,让每一位幸福家族成员在当今社会下找到归属感,找到温暖,同时我们一同努力做到幸福小家、帮助大家、贡献国家。 《新周刊》文中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在社会的垃圾堆之上而不掉进混乱与惊慌。”——让我们的“幸福家族”越来越壮大,我们在幸福家族里为了幸福永不结业,就会让我们“在社会的垃圾堆之上而不掉进混乱与惊慌”,不仅不混乱与惊慌,更会喜悦和幸福。 尽管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但这些年我们的努力和进步大家有目共睹,只要抱着“只管修行,不问前程”的态度,只要保持着“求真、求正、求好”文化理念,只要保持着“真好就是正好,正好才是真好”的心态,只要保持着这些年的加速度不断前行,我相信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会不再孤独,都会幸福,我相信我们的团队越来越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不再孤独、走向幸福。 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我们!大家都说这个社会很有问题,但到底有几个人能够不去抱怨,而去行动:“怎么让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越来越好呢?” 喧嚣的孤独 为什么我们更加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因为我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羡慕别人而看轻自己,因为年老者无所依靠、独生子女孤独长大,因为有人背井离乡、情感无着,因为我们对社会缺乏信任、对城市缺乏认同,因为有人为声名所累、为创作与世隔绝,因为孩子患上孤独症,因为总有人选择独善其身。 尽管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好处跟困境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的情感需求却从没变过,这十二种孤独证实了今天中国人的焦虑,他们正一路小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却在陌生的途中陷入喧嚣的孤独。 赫拉巴尔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是一位孤独的废品收购站打包工的独白,他独自在肮脏的地下室工作了35年,用那些被丢弃的字纸将自己武装成心灵最丰盛的人。这个精心酝酿20年之久的故事,实际上是赫拉巴尔面对喧嚣的孤独时,给出的解决方案——“在社会的垃圾堆之上而不掉进混乱与惊慌”。 “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我从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想你,请与我联系013701059553。”2000年12月,艺术家何岸在深圳街头设置了一个霓虹灯箱,吸引数百个陌生人打来电话。2011年10月,失恋的美国人杰夫·罗格斯戴尔也做了类似的事,他将电话号码贴遍纽约,竟接到6.5万通来电。来电五花八门,有推销的、寻一夜情的、谈想法的,也有孤独者闻到同类气味而来。 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摇微信,连亲密接触都可通过视频完成,只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连线的是不是一条狗。 对网络的依赖,也使我们成为精确的目标消费者。看了亚马逊根据购买纪录推荐的“你可能感兴趣”,真会产生一种被了解的感动。 第二种孤独:谁都过得比我好 Instagram这类拍照工具,就是为了把平淡无奇的生活美化成传奇,晒出来让围观的人感到羡慕。雪莉·图克尔将这种炫耀称为“演示焦虑”。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焦虑”,你所观看的每一个人都把暗面转到后头,只给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与比较是她们最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羡慕的细节,也包括阅历和见识。花在观看别人幸福上的时间越多,你就越沮丧。 “人们为查看曾经好友、配偶、同事的信息支付了心理代价,他们不该再关注这些,这有害情绪健康。”雪莉·图克尔说。 第三种孤独:老无所依 87岁的撒切尔夫人如今年迈多病,儿子一个多月才来探望一次,女儿经常忙得几个月都来不了。英国保守党成员斯派塞在新书《斯派塞日记》中透露,撒切尔夫人也后悔过,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为了家庭放弃从政。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逐渐失效,最经常的相处方式是:子女为生计奔波,老人则照顾孙辈发挥剩余价值。退休之后,大多数老人就失去了社会认同,也缩减了社交。今年春节,一位68岁的大连老太独自在家,寂寞到摁马桶玩,两个月冲走了98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