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成 朗读《指导学员的过程,就是指导自己做人的过程》

许子成 朗读《指导学员的过程,就是指导自己做人的过程》

2020-12-07    15'21''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387 16

介绍:
博文发表日期:2020年12月7日 博文类别:感受生命的故事 博文作者:洪涛老师、陈崑老师、贺立平老师 朗读、安徽合肥 许子成 前言 家庭教育最大的难题是从“共性”走向“个性”。 上课时,大家都认真听,也很有收获,那是因为老师讲的是“共性”的。 当回到家,要把这些“共性”的知识运用时,就会立马发现“不知道如何用”,好像这些知识“没有用”,又或是“用了以后出现新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办”等等现象。 最后,很多人就变成了“学的时候激动,回到家冲动,一段时间后一动不动”。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个性的,每个问题都是个性的,每个家庭都是个性的,如何从共性的知识走向个性的应用,这是完成教育效果最为重要又最为艰难的一步。 多年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必须拥有一支心中有爱、能力过硬的指导师队伍。 目前,在家庭教育行业、心理咨询行业通过培训后拿到相关证书相对是容易的,但是如何确保“拿到证书”后就一定具备了上岗的能力呢?毕竟家庭教育、心理咨询行业是“做人”的工作的,不能随意和大意。 所以,经过多年的沉淀,爱与幸福有了一群真正心中有爱的指导师,他们深知“指导学员的过程,就是指导自己做人的过程”,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放在指导师的位置上,高高在上地去指导人,而是通过温暖的陪伴、温柔地坚持来推动学员成长,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从中去成长自己、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节选了一部分指导师的指导感受分享给大家: 01 指导老师 洪涛 这个月在对一位男学员指导的过程中,我是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他需要温暖,也有过给他打电话,陪他聊聊的想法,但有一瞬间内心觉得一个大男人不该这么矫情,要给他点原则,也就放弃了打电话去温暖他。 这种刻意地、以己出发的坚持原则,不是随心而发,无所住而生发,任何刻意去做的一定会让对方感受到。 重新回看这个过程,我看到了这位男学员渴望温暖的原因,是他选择辅导是鼓起很大的勇气的,是开始想要走进自己的内心,去直面真实的自己的。此时的他,更需要的是我的温暖,这会让他感觉到安全。 看见就立即行动,我给他打电话,真心诚意地跟他表达了我的看见,真心诚意地跟他说“对不起”。 他说,觉察到自己是为了辅导而辅导,所以决定先放弃,搁置一段时间以后再说。我也给予了肯定,让他做好准备了再开始,什么时候都可以。 这让我也看见自己对人的洞察还不那么用心,一念很重要,念起的方向决定你的行动,保护好自己的一念,不放过自己的一念,念起即行,谨言慎行。 下次怎么做? 继续修炼,放下自我,在面对学员的时候只有对方,没有自己,多去感受他需要什么。 02 指导老师 陈崑 感恩这段时间的指导,让我有机会走近学员的生命,去看见每一个真实事件发生背后的真相,让我懂得了:唯有自己不断提升能量才能去照见学员的生命。这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自己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 也许是父亲传承的力量,我总是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身上,指导学员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总这样想,学员们花着很大一笔费用来请我们指导,这不仅仅是他们急于摆脱困境,更是基于对爱与幸福和对我们老师的信任,我感到自己不能不精进,不能不认真,“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不懂的地方我会去探索,尽心最重要。 通常在指导学员的作业时,我反反复复看她们的生命故事,看他们的作业,每一句话都很谨慎,该督促的时候要出手,该等待的时候会耐心等待,指导学员的过程让我越来越能体会到郑老师说的“时机”。 为了更好的关注到自己指导的学员,给到他们实质性的帮助,我愿意多为他们做些什么。学员有需求时,我会尽力给到他们正常指导之外的帮助,而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我在付出,其实真正受益的人是我。 每一次看到她们的生命状态越来越好了,是我被她们滋养到了,这种力量回归到了我的身体上,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做善事积福报的意义。 同时我也特别敬佩这些学员,敬佩她们的听话照做,敬佩她们用行动践行走过荆棘,用毅力爬过了心中的一个个坎,说实话有些情境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没有她们做的好,她们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所以指导学员的过程中,我其实就是一个陪伴者,她摔倒了我扶起她,她喜悦时我为她鼓掌,我能感同深受她的痛苦,但不会身陷其中被她带走。中立不带评判,真心而不敷衍,我坚信自己会走在正确的路上。 谢谢老师们学员们给我的支持和爱,感恩! 03 指导老师 立平 最近,我慢慢地更加感受到了,“老师”这个称谓本身就是来助自己修心的:指导学员的过程就是指导自己做人的过程。这个月有四点感触比较深: 一、跳出表象看真相。 当局者迷。作为当事人,容易被“我认为”、“我觉得”或者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带走,而每天看学员做业的过程,就是在帮助我自己一次次地跳出表象,去看见事情的真相,去看见生命背后的真相的过程。 一遍遍地告诉学员如何做的时候,也是在一遍遍地强化自己的正向思维模式,让自己一次次地回到“红圈”的过程。 最终,是透过现象,不断地去看见学员是否有“怕”和“要”,也不断地照见自己遇事时是否有“怕”和“要”。 二、探索自己的情绪按钮,我负全责。 我们带着学员为自己情绪负责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向内看,“我负全责”的过程。 同样的,我在生活中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绪按钮保持觉察。 例如:一日我问先生:“冬瓜要削皮吗?”先生回:“怎么能不削皮呢?”这反问句,我咋听着那么不舒服呢?于是,我顺口来了句:“你这样说话,让我很不舒服。”然后忽然灵光一闪,我自己感受不好,还埋怨先生用反问句,这是“遇事责人,没有负全责”啊。 如何“我负全责”呢? 不是先生用反问句让我感受不好,而是他的反问句触发了我的情绪按钮。于是,我说:“不对不对,和你没有关系,是我的问题。” 没想到,先生一听,马上说:“是我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过会儿他又用了个反问句,然后马上说:“不对,我不该用反问句。” 我赶紧心赏:“这反应真快!用用用,随便用。” 然后,我慢慢地感受自己为啥听了反问句就感受不好?因为反问句带给我的感受是 “并没有告诉我明确的答案”,很多时候,我需要的就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 比如, 我开车先生指路的时候,到了路口,我需要的是他告诉我左转、右转还是直行,我最讨厌的答案就是左转也行,直行也可以。 这曾经是好长一段时间我的情绪按钮。直到有一天,先生用一句“老婆,地球是圆的”,化解了不确定带给我的焦虑,也让我看见了自己怕开错路,怕做不好。 同样的,反问句也会让我有不确定感,而我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答案。看到这个情绪按钮,开心。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我负全责,先生也会负全责, 开始有意识地不对我说反问句了。 三、感受到了当下的力量。 和学员视频交流,可以做好准备,但是不能预设;可以用心,但是不能求结果。这样的状态就更加感受到心全然在当下,去陪伴一个生命,是最简单也是最有力量的。 而自己在遇人遇事的点点滴滴中,如果纠结过去,或者担心未来,就会失去了这种当下的力量。 四、在点滴中感受美好。 学员的晨起1+1的回味美好,带给我很多感动和美好。大家写的都是过去或当天的小细节,回忆起来,借用刘姨的话,不再当成“应该”,更加能看到爱人对自己的好。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我的四点感触带我回到了我一直都很喜欢的改变原则第十三条:幸福其实很简单,每天坚持找别人的优点来学习,每天坚持喜悦地找自己的不足去改正。 幸福,真的很简单!感恩所有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