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艳艳朗读《今天,我为父亲正名!》

孔艳艳朗读《今天,我为父亲正名!》

2022-06-09    13'21''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959 9

介绍:
博文发表日期: 2022年6月9日 博文类型:感受生命的故事 博文朗读:孔艳艳 正文 今天,我为父亲正名! 原创 公众平台编辑组 郑委老师 2022-06-09 08:30 发表于广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章朗读——孔艳艳音频:进度条 100%13:2113:21 前言 今天这篇文章很感人,所以,小编不想写太多的前言。 大家先读一读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把你的念头、感受记录下来,给我们留言,好吗? 正文 文 |银铃    今天,我为父亲正名!✦ 父亲爱喝酒、爱打麻将。 年轻的时候,一天可以三顿酒,经常打麻将到半夜才回家。 常常跟母亲吵架、打架,尤其是喝了酒之后,不管半夜几点,都照吵照打不误。 还有几次,在外村亲戚家里喝完酒之后,耍酒疯,被人围打,虽然父亲靠着自己的“狠”突围,身体没有吃亏,可过后总被家里的长辈数落。 我有事需要帮忙的时候,父亲从来都帮不上忙。 每每这时,母亲总在我耳边说:“你父亲要是有本事就好了。” 听到母亲这么说,我心里很认同,对父亲也多了一份嫌弃,觉得他没本事。 父亲经常腿疼,不干农活,家里的农活基本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干。 母亲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而我特别希望母亲开心,所以母亲要求我做的事情,不管我多么不乐意都会去做。 父亲因为经常在外面跑,认识了一些人。 我称父亲的朋友为狐朋狗友,除了少数的几个之外,基本都是酒肉朋友。我特别看不起那些人。 我特别讨厌他们到家里喝酒,可父亲还总是要求我去敬酒,我当然不肯去。 有时父亲请别人喝酒,其实是想向他们借钱,可我不懂,或者说,那时对父亲深入骨髓的抗拒让我不愿意懂。 我在心里,烦厌怨恨着父亲。 总之一句话,我觉得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今天,突然看到,我活成了父亲的样子。 比如: 父亲爱哭,我也是; 父亲做生意总是不了了之,我也是; 父亲对人慷慨,我也是; 父亲总想帮助别人,我也是; 父亲对奶奶特别孝顺,我骨子里也是; 父亲聪明、智商高,我也是; …… 我还有很多地方不如父亲。  今天,我想给我心中的父亲正名。我的父亲是一个特别称职、特别好的父亲! 我的父亲生于1952年,1959年饥荒,父亲的父亲饿死了,父亲的妹妹饿死了,只剩下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那一年,父亲七岁。 为了生存,父亲吃玉米棒的芯,拉不出屎,奶奶需要用小棍帮他捅下来。 父亲穿的衣服是用布袋剪开缝制的。 在这样一个年代长大的父亲,我还能要求他什么呢?  其实,父亲很爱我和弟弟、妹妹,尤其是我。 听邻居讲,父亲经常亲昵地叫我“玲玲”,直到现在父亲依然叫我“玲”,或者“小玲”。 当初我离开家到外地求学,别人叫我全名的时候,我心里都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哪怕是在结婚之后,公公婆婆叫我银玲的时候,我内心有抗拒,觉得有疏离感。 父亲为了我们能够读书,就想着要多挣钱,所以他去做他能做的小生意。 很多时候实在没钱,他就到处去借,有时候同村借遍了,他就到外村去借,求别人的时候自然就要请别人到家里吃饭、喝酒,父亲喝酒的本事就派上了用场。 但也有借不到的时候,父亲就一个人躺倒床上失声痛哭。 仅仅这些,父亲就已经很称职了!  还记得,父亲有钱的时候给我买衣服,邻居说父亲把我打扮得像一个公主。 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去哪里都把我带着,在物质短缺的年代还经常买糖给我吃。 还记得,父亲托关系给我找读师范的门路,费尽口舌,还花了不少钱。 还记得,我读高中时,有一次抱怨说“总是捡别人的旧鞋子穿”,父亲就立刻去给我买了一双新棉靴送到学校。 还记得,高二放暑假前,父亲去学校接我回家的场景,父亲就蹲在教室门口等我,听到父亲咳嗽的声音,我激动地想要立刻交卷扑向父亲。 还记得,每次开学前,父亲带着我和粮食去学校的场景,那时的我好开心啊! 还记得……… 有很多不记得的。  父亲给了我最珍贵的生命! 父母给了我生命,把我养大,不顾一切供我读书,让我有了今天! 我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活好我自己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报恩!除此之外我无以为报! 结语 从银铃的感受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只是极少有父母能真正爱对孩子。 所以,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很多的人和事,给我们带来了好的感受和不好的感受,我们就通过这些感受,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也就是“我认为”,“我觉得”。 我们带着这些“认为”和“觉得”进入社会、家庭,呈现出了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交往的模式、状态和特点。   所以,爱与幸福说,你与所有人的关系是你与父母关系的投射。当你化解了与父母的关系,你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曾经的银玲,认为父亲不称职,烦厌怨恨着父亲,也就会烦厌怨恨着自己,因为她不能客观地看待父亲身上的优缺点,也就不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现在的银玲,重新看到了父亲的不易、艰难,以及倾尽全力给了他们能给予的最好的爱,她的心一下就安了,因为她确认了自己是被爱着的,她可能就不再努力地在自己的小家索爱,懂得正确地爱自己的父亲,她就可能懂得正确地爱自己、爱爱人和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感受到真爱,慢慢地活成了父母的样子。而这一切不是父母出了问题,也不是我出了问题,而是爱出了问题。   因此,不要去解决所谓的家庭问题,只需要让自己拥有爱,去爱父母、爱孩子,让他们也拥有爱。   我们想跟银玲说,这次的看见是一次巨大的转折,但是也不代表你已经彻底化解了所有对父亲的烦厌怨恨。 因为,巨大的惯性会让你在与父亲相处的点滴中,被刺激出内心藏着你都觉知不到的烦厌怨恨,你需要坚持用走红圈的方式去直面,只有一次次地直面,才能穿越这些不舒服的感受,建立起新的情感链接,感受到与父亲越来越和谐关系。   本月23日,我们将在西安开启孝亲反哺专题研修,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父子母女通过这次的能量场发生质的变化。 我们将持续关注和分享,这些美好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