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刻,第一次觉得“养老”离自己那么近

在那一刻,第一次觉得“养老”离自己那么近

2021-01-18    55'48''

主播: 中年延长线

37 0

介绍:
这一期的话题沉重而又现实。 我们的嘉宾所经历的,比“看到父母步履蹒跚、银丝满头”更为突然:当父亲因急症被120连夜送进医院,她经历了怎样的心情起伏?这样的经历是如何改变她与父母的相处?她有了怎样崭新的看待父母、看待亲情、看待矛盾的视角?关于未来,她有哪些思考和准备? 此外,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希望为已经在承担或轻、或重“照护”责任的朋友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听干货可直接快进至45'50''或查阅名词解释)。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减轻你的焦虑和恐惧。 本期嘉宾:宗璞主持:倩倩,大聪聪名词解释:1)时间银行:“时间银行”是“互助养老模式”的一种形式,即志愿者为高龄、独居或者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志愿服务,并将自己的服务时间进行储蓄,待自己年老需要帮助的时候,从“银行”支取时间兑换服务。2020年12月23日,民政部发布《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将于2021年2月1起施行)为这一模式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2018年起,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率先引入“时间银行”,重庆、成都、遵义等地也陆续试水,北京目前有3处试点项目。目前时间银行政策尚处于早期阶段,异地兑换问题和项目可持续性待解决。但如果家中有刚刚退休,希望寻找一份有意义的活动填补退休后的时光,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或参与其它志愿活动不失为非常值得推荐的、有益身心的活动。通过“中国志愿”app,可以实现就近报名参与志愿项目和志愿团体等功能。居住在北京、上海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志愿北京”、“上海志愿者”查询有关信息。 2)喘息照护: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喘息照护关注的是“照护人”的身心健康。通过为被照护的老人、失能人群提供几小时到几天不等的托管式服务,让长期被“照护”压力所累的照护人得到休息的机会,进而以更好的状态、更可持续的照护家人。目前国内的养老服务市场尚不成熟、供给不足,多数喘息照护由社区内的NGO、托老所(日托中心/社区日间活动中心)承担。有相关需求的朋友可以尝试咨询本地社区或民政部门寻求帮助。3)其它照护支持类社会资源:长期照护(护理)保险:类似医疗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是由政府统筹为主,个人自付为辅(政策试点阶段一般以发放部分补助形式减轻自付压力),为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的老年患者或失能人士提供照护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目前,全国试点城市共49个。检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名单”可以看到您所在城市是否为试点城市。助老服务:对于尚未开展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城市,也可以向当地民政、社区了解是否有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的“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获得喘息帮助。
上一期:
下一期: “爸!妈!我给相亲定了KPI!”